讓孩子對你信賴的秘訣

今村曉 Imamura, Satoru 譯/ 呂孟娟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增加交流的時間

父母和孩子的信賴關係,也會對孩子的表現產生很大的影響。要建立信賴關係,最基本的就是增加交流的時間。

如果親子之間平常會聊天,孩子就很容易對父母吐露他的心情。煩惱也好,情緒低落也好,如果能直接告訴父母,父母也能想辦法讓孩子恢復精神。

如果孩子肯跟父母說話,萬一發生有些不好的事導致孩子無法用功,像是「和老師合不來」、「在學校被欺負,不想上學」等等,父母就能立即解決。所以,日常生活的親子交流絕不能捨棄,這可是最基本的事。

父母的工作和家事繁忙,漸漸就會造成交流時間減少。交流的時間一減少,即使發生一些很小的問題,也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疑心暗鬼,孩子就不再信任父母了。

信賴指的是「相信」和「依賴」。若是父母和孩子溝通,受到孩子信任,孩子就會一直進步。

和孩子建立信賴關係,就要遵守承諾

還有一件事,就是要遵守諾言。答應孩子的事情,不管事情再微小,父母都要做到承諾。如果對孩子說了「下次我買什麼給你」,請您務必要買給孩子。

若對孩子說「下次休假時,我帶你去迪士尼樂園玩」,不管工作再忙,請家長一定要帶他去玩。

如果每次都能遵守這種小承諾,就能強化和孩子之間的信賴關係。接著只要父母說「如果你能考到滿分,我就買電動玩具給你」,孩子就會相信父母。

不過,只要家長有一次沒守承諾,孩子就會想「反正我考到一百分,你也不會買給我」,自然而然不想努力唸書了。

和孩子的信賴關係,可說是做任何事的基礎。

媽媽說「你去上這間補習班,成績就會進步喔」,如果孩子相信父母的話,他就會如此堅信著,在補習班也會用功唸書。

不過,孩子若不信任父母,他就不會相信父母說的話。

家長要讓孩子聽話,如「照媽媽說的話準沒錯」、「照爸爸說的話去做一定沒事」,首要條件就是親子之間的信賴關係。

父母一旦失信一次,信賴關係就會開始崩塌,父母要非常注意喔!

摘自:《父母習慣決定孩子成績》大好書屋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了讓孩子擁有責任感,不能讓他們有任何藉口。不想讓孩子把責任全推卸到其他人身上,首先父母就要謹言慎行,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
  • 日前接到讀者來電問及孩子學習數學的問題,這位母親憂心忡忡的說孩子害怕數學,她希望我能幫忙找出解決的方法。
  • 在孩子面前稱讚現在學校的導師或補習班老師,孩子就會進步。光是讓孩子覺得「被這位老師教到一定會進步」,他的成績就會改善。
  • 遺傳學家稱,神童可以出自任何家庭,而知識份子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家庭出神童的概率更大。教育專家們認為,只有當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及學校老師等教育者能儘早地發現孩子身上的特長,並能施以有針對性的特別教育,充分培養和發揮孩子的先天優勢,鼓勵引導他們積極進取,孩子的天賦才不會被埋沒。
  • 小孩自呱呱墜地後,認識這個新的世界最快的方法就是問「為什麼?」這已成了小孩每天說最多的話。常有父母親不堪其擾而回應小孩:「不為什麼!」科學家表示,小孩常常會問「為什麼?」並不是為了要惹惱父母親,他們只是想要獲得正確答案。
  • 這麼說可能有些突然,不過,「父母的笑臉能讓孩子成績進步」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其實,孩子們一直都在仔細觀察父母的表情。
  • 孩子完全不想唸書的案例中,有很多孩子感覺到「沒有人了解我」、「我很孤獨」。輟學生當中,很多也是因為對考試戰爭產生疲乏的緣故。孩子有煩惱的時候,很多案例在初期會釋出訊息,想跟父母溝通商量。
  • 為了養成孩子良好習慣,一定要有一種可以持續和重複的制度,同時要保持著自覺。
  • 父母若是只把「報酬」限定於金錢或物品,將對孩子不益。
  • 只要父母對孩子的印象改變,孩子常常就會不斷進步。父母單方面認為「我的小孩就是這樣」時,孩子會無意識做出配合父母想法的行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