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與神傳文化

戴東尼
font print 人氣: 160
【字號】    
   標籤: tags: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它的遼闊疆土遠遠超過前朝各代。尤其在貞觀、開元年間萬國來朝,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被稱為盛世天朝。大唐文化也是中華文化藝術的巔峰,名家輩出。

詩人李白、杜甫;文學家韓愈、柳宗元;畫家吳道子、閻立本;書法家顏真卿;當時出現的印刷術和火藥位列中國四大發明;唐詩三百首流傳千古;唐代彩陶俑更為千古絕響,它雍容大度的氣派為後世所不及。

這件唐代仕女俑代表了當時藝術品製作的最高水準,幾近完美。女俑容顏飽滿而不失風韻,體態豐腴而不失勻稱,面目清秀,微帶豐滿,薄施白粉,長眉彎細,秀雅柔和,嘴唇點硃砂,委婉動人,更增添女俑的古典浪漫氣息,衣著折褶自然流暢,增加了舞姿的美感。

作者將唐代仕女輕歌曼舞的神情刻畫得活靈活現,溫柔俏美。這種充滿自信,雍容大度的風貌,是唐代仕女所獨有的,極為大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體現了一個偉大時代的風範。

唐代之所以能達到中華文化藝術的頂峰,後世所不及,最重要的是大唐文化受佛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非常深遠。詩仙李白自稱「謫仙」,畫聖吳道子擅長畫佛道人物,文學家王維是修佛的居士,藥王孫思邈出家為道。因此,唐代是半神的文化時代,唐代的文化為神傳文化。

唐代從天子至臣民,敬天知命,敬仰神佛,重德行善,修心養性,天人合一,為神傳文化之典範。中國被稱為神州,神州的文化就是神傳給世人的。中國的神傳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的理念為主,此為其文化之核心。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中的舞蹈〈神韻〉(原名〈神州傳燈〉)表現的便是神傳文化,展現神威及人們敬天知命,天下太平場面。舞蹈分為前後兩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一個神傳文化的故事,燈象徵光明,傳代表神傳。佛國法王自天而降(原為天帝從神燈中走出),神把天上的光明傳給神造的大地,點出了中華傳統文化傳自於神,為人類返本歸真之鋪墊。

第二部分,表達接受神傳文化後的唐代子民敬神知命,一派祥和的昇平景象。舞蹈中加入擊打太平鼓表達以求太平安樂之意。

太平鼓最早出現在唐代,用於祭祀、祈福的歌舞表演中。之後,舊曆除夕和燈節時人們都擊太平鼓並唱歌、跳舞,成為一種傳統的歌舞形式。〈神州傳燈〉的音樂採用了敦煌風格,敦煌樂風被認為是最接近大唐音樂的風格。

中國古代的音樂也是神傳的,古人在創作和演奏音樂的時,都講究要沐浴更衣、焚香,以示對天和神的敬仰。音樂在唐朝也是達到一個頂峰,它比前朝的音樂更系統、規模化,更具輝煌之感。〈神州傳燈〉的音樂運用了清淡的雅樂旋律加上音調的變化,調式的交替等表現手法,具神祕感,並運用有特性的鼓點,以示天威及古人敬神知命。

正所謂:「天地洪,蒼宇深,覺者一念造乾坤。 天地洪,雲水分,神州大地出混沌。燦爛文明自天來,禮樂文化韻。重德行善敬聖賢,浩瀚江山有忠魂。修心養性知天命,四海傳燈奏洪音。 」

(玄同 《神州傳燈》)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詩的作者是北宋易學家邵雍,他字堯夫,謚號康節..............
  • 李白他的名號「青蓮居士」,還是自稱「謫仙」,都表示他的生命來源非同一般。他媽媽生他之時夢見太白金星..............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業大有進步,宋代陶瓷清麗高雅,色澤柔美自然,造型簡練,挺拔秀麗。
  • 元朝陶瓷業基本上承襲了前代舊制,但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種。自明朝開始,景德鎮已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瓷都。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