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耒陽的集體腐敗告訴了人們什麼

張鳴

人氣 238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11日訊】湖南的耒陽,暴露出一樁集體腐敗案。這個縣級市有一個礦產品稅費徵收辦公室,下轄12個收費站,50多個收費點,共有 770多名員工,用途就是對每輛過往的運煤車徵收稅費。這個辦公室,長期採用收款不入賬的方式斂財,即以少收稅費的方式,私放煤車。收來的錢,集中放在一個地方,然後大家分配,幹部和職工三七開。事發之後,幹部一窩端,一般員工,實際上也個個涉嫌貪腐,誰都不乾淨。(11月23日《新京報》)

徵收人員收費不給收據,私下揣錢,不是新鮮事,漫說他們經常這樣幹,就連停車場收費的,都玩這套玩得精熟,該收兩元的,不開收據,收一元就得。清末開徵釐金,遍地的釐卡,商家叫苦連天,為了減少釐金勒索,過往商船往往用大毛竹夾帶私貨,還有夾帶鴉片和私鹽的,時間一長,都是公開的秘密,行裡人都知道。當時夾帶私鹽和鴉片屬於嚴重的違法,抓到可以坐監的,但大家都這樣帶,釐卡和各地海關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就是不說破。

每當碰上這樣的大毛竹,稽查人員就用棍子輕輕敲敲竹槓,一是檢驗,看看到底是私鹽還是鴉片或別的什麼,二是暗示,說我是門清的。當然商家心領神會,馬上送上銀兩,然後稽查人員隨即放行。所以,後來留下一個俗語:敲竹槓。引申出來,成為敲詐勒索的代名詞,其實原始意思無非是收費不開票。只是當年各個釐卡和常關,稽查人員雖然都這樣幹,收來的錢,也要給「單位」領導有所孝敬,卻少見領導幹部集體參與制定規則,明目張膽集體分配的。所以,長江後浪推前浪,還真是不錯。

這樣集體的腐敗,所傳遞的信息無疑是沉重的,說明腐敗已經深入社會的骨髓,不止是官員腐敗,而且是一般人的腐敗。像耒陽礦稅辦公室這樣,一般的員工只要有機會撈,哪怕官員撈得多,我撈得少,也會心甘情願,只要我能撈到就行。社會良知和道義,在這裡根本不存在。只要大家都這樣,就合理合法,估計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推而廣之,很多人對腐敗現象的痛恨,很可能只是基於自己沒有機會,對貪官的痛恨,也只是嫉妒而已。這樣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從道義上反腐,實在是太難了。

然而,耒陽礦產稅費徵收辦公室的集體腐敗,告訴人們的還不僅僅只有這些。耒陽一個小小的縣級市,為何要設置這樣的一個機構?難道這個縣級市沒有稅務局嗎?出產煤,就設置礦產稅費徵收辦,那麼出產別的,是不是也要設置別的物產徵收辦呢?

這樣一來,稅務局幹什麼去呢?一個小小的縣級市設置一個將近800人的龐大機構,在全境每個角落都安排了徵收站點,意思無非是把過境的每輛運煤車都一網打盡。這樣的雁過拔毛的徵收,到底於法有據還是無據?如果有據,為何不由稅務局來做?人手不夠,擴編就是,何必要單設一個機構呢?這樣的徵收,一肥了耒陽政府,二肥了徵收人員,但最後還不是都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紅的是官家,綠的是民,紅肥綠瘦,於國何益?

清末民初是中國國家的現代轉型時期,在收稅方面,轉得就不好。不正經開商稅,卻開徵不明不白的釐金,沒有民意代表授權,徵收也不明不白。稅收雖然增加了,但徵收人員的普遍貪腐,卻不可遏止。事實上,在稅收和稅收機構沒有民意授權的狀況下,徵收的腐敗不可避免。

一方面是官府的隨意加稅,或者以費或者捐代稅,雜亂無章,同時,徵收人員藉機謀私,收費不開票,也難以制止。上樑不正,下樑豈有不歪的道理?可悲的是,歷史過去了100多年,歷史卻依舊在重演,耒陽的故事,絕不可能是一個耒陽的故事,東南西北都有耒陽,都有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故事一茬一茬腐蝕掉了徵收人,也一茬一茬敗壞著官場。若要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唯有深度的改革,不能讓徵收奏響國富民窮的旋律,把所有的徵收,都放在陽光下。

──原載《新京報》

相關新聞
張鳴:「國進民退」是一條死胡同
張鳴:具有魔法的官帽子
張鳴:人世間的蝗蟲現象
張鳴:當反貪局也變「貪」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