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重諾守信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264
【字號】    
   標籤: tags: , , ,

言必信,行必果,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認為承諾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君子不輕諾,做不到就不隨便說,只要是他答應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都會想方設法辦到。

例如漢代時的朱暉在讀太學的時候,結識了一位朋友張堪,張堪欽佩朱暉的品行,很器重他。但朱暉認為自己是一名太學生,而張堪官職顯赫,不敢與他交往過密。一次,張堪對朱暉說,你真是一個自持的人,值得信賴,我可以將我的妻兒托付給你。因張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朱暉對此重言不知如何反應,只是恭敬的拱手相應。

張堪去世後,因為官清廉沒留下什麼財產,朱暉聽說他的家庭貧困,便親自去探訪並時常濟以錢糧饋贈。朱暉的兒子不解的問他:「您和張堪有什麼厚交?我平生都未曾聽過他的事情。」朱暉說:「張堪曾對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心中已經信受了!」朱暉還有一個朋友叫陳揖,陳揖過早謝世了,遺留下兒子陳友,朱暉於是盡一切力量幫陳揖盡父責。

有一次,南陽太守聘請朱暉的兒子出來當官,朱暉辭掉自己的兒子而推薦陳友。有一年,南陽發生大饑荒,朱暉把家中的錢財全部拿出來,救助周圍百姓。後來,朱暉當了尚書令,他兒子朱頷當了丞相,孫子朱穆出任冀州刺史,人們說這是朱暉信守承諾、樂於助人的德行積累所致。

再如明朝名臣楊博的父親楊公,是個商人,曾在淮揚地方經商,當時有一位從關中來的鹽商,將一千金的錢寄放在楊家,請楊公暫時代為保管。不料那鹽商離開以後,竟然一去不回,楊公不知如何才好,便將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種植花卉,並派人到關中去尋找,後來找到了鹽商家,不料那鹽商已經去世了,家中只有一個兒子。

楊公得知消息後,便邀請那商人兒子到楊家來,指著花盆說:「這是你父親生前所寄託的金錢,現在就交由你帶回去吧!」那商人的兒子感到非常驚奇,不敢收取。楊公說:「這是你家的財物,何必推辭呢?」於是說出原由,那商人的兒子非常感動,於是叩謝攜帶那筆金錢回去。

後來楊公生了兒子楊博,中了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楊博的兒子楊俊民,也中了進士,官至戶部尚書。楊公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不為錢財所動,具有可以託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難怪終得賢德子孫,世代貴顯。足證天報厚德,絲毫不爽。

古人遵守諾言,言行一致,對於一句交託的話,能做到終身不忘,而真正成為良知、正義、感恩的人。踐約守信是誠實做人的核心,是為人處世道德標準的要求,是對自己良心的忠誠和對他人的負責。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哲學所說的「道」,大致相當於古希臘哲學所謂的「真理」,是宇宙萬物眾生所賴以存在、活動和作用的法則,也就是法學概念中的「永恆法」。
  • 元朝陶瓷業基本上承襲了前代舊制,但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種。自明朝開始,景德鎮已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瓷都。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 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不僅有豐富、美味的菜餚,更有深奧的烹飪廚技;但是因為時代久遠,許多文獻都已失傳。
  • 神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一朝又一代,人們又將神傳給人的文化內涵通過造型、顏色、圖案等各種工藝手法表現在陶瓷器具之上。白陶、彩陶、灰陶、黑陶、白瓷、青瓷、彩瓷……。
  • 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層面,可謂既深且廣。
  • 鼓是中國傳統的打擊樂器,具有祭祀、敬神、驅邪、樂舞、警示、戰爭等諸多作用,滲透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影響廣泛而深遠。
  • 「廚技」有「廚道」,「醫技」也有「醫道」。「醫道」在古書上有許多記錄,我們或許可從「醫道」的端倪,一窺「廚道」的究竟。
  • 傳說竹子原來只生長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園裡,護竹仙子因為憐惜人類...............
  • 《說琴》是一篇論說文,借製琴、彈琴的道理,來譬喻道德行為的一般準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