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紅樓夢》被批台詞太「文言文」 黛玉缺風韻

人氣 132
標籤:

【大紀元7月4日訊】耗資1.8億人民幣,歷時4年重拍的經典名著《紅樓夢》,目前在一些地方台已率先揭開神秘面紗。不過有經典的87版「紅樓」珠玉在前,不少看過新版「紅樓」的觀眾的評價都以「雷人」二字開篇。李少紅的新版《紅樓夢》正被大眾從各個角度質疑著。

質疑一  場景和音樂鬼氣森森

跟《大明宮詞》一樣,新版《紅樓夢》的服裝造型設計仍然啟用了葉錦添。葉錦添這次使用的色彩是觀眾詬病的主要地方。此次他設計的場景都偏黑偏暗,沒有一個廳堂是光明的,都半隱在黑暗中,使整個劇平添了一股鬼氣。

除場景外,音樂也是新《紅樓夢》成為鬼片的一大因素。從第一集開始,背景音樂裡就總是傳出一種飄渺的女聲,而且不分場合和地點,那種有氣無力的聲音配上昆曲的彈奏,總給人一種很詭異的感覺。也難怪有觀眾質疑新版《紅樓夢》也太像徐克版《青蛇》了。

質疑二  演員形象雷倒觀眾

提到新版《紅樓夢》的人物造型,就不得不說「銅片頭」。本來全劇的色調偏深,加上每個女演員頂著「銅錢頭」在陰森的大宅中晃來晃去,就更給觀眾以「鬼片」的印象。

有觀眾提出新版賈寶玉機靈過頭,「癡」字全無。和林黛玉初識猶如遇舊友的微妙感情,在新版中蕩然無存,跟歐陽奮強的酷、純、靈、思、癡、雅相比,至少差了十個檔次。

一位專家表示,「有些年輕觀眾覺得黛玉寶玉挺清純蠻好的,這或許是因為他們沒看過原著。如果是70後看了,就覺得差別太大了。比如原著中寶玉面如滿月,但是新版可是下巴尖尖;原著中黛玉纖纖弱柳之姿,新版完全沒有這個風韻。」有網友評價兩代林黛玉稱:87版的林妹妹像從天上來到人間的,而新版的則像從「天上人間」來的。

有觀眾反映,寶釵和黛玉的形象與原著完全相反,一個變成了尖下巴,一個面部輪廓反而豐滿很多。林黛玉的扮相過於富貴,缺乏小說中的秋思恨長;薛寶釵演員太瘦,寡命相,全無原著中雍容華貴氣質;賈母的五官過分誇張,缺少老版演員的富貴;王熙鳳演得辣裡缺了持重,美過分了顯得妖艷。

而其他的賈政、薛蟠、賈珍之類的男配角,統統選擇了男性胖子,且形象都比較委瑣。有網友冤枉地稱「難道胖也有罪嗎?都成了反派代言了,這臉譜化也太嚴重了吧?」有觀眾表示,「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使在玩的情節,也會讓人覺得是在調情。」

質疑三  台詞太「文言文」

新版《紅樓夢》忠於原著,全部文言文的台詞卻讓觀眾們看起來有些吃力。比如寶玉挨打之後,王夫人與襲人談論起管教寶玉的難處時,這樣說:「我常常掰著口兒勸一陣,說一陣,氣的罵一陣,哭一陣,彼時他好,過後兒還是不相干,端的吃了虧才罷了。」這是原著中的話,但是對電視觀眾來說卻很難理解,要靠字幕,甚至根據語境猜測才能聽懂對白。

大概是因為台詞太過「文言文」,演員念台詞的時候像小學生背書,雖然節奏抑揚頓挫,但是不夠生活化,讓人看得不舒服。特別是蔣夢婕飾演的林黛玉,「背書」背得很差,台詞對白往往念得斷斷續續。有專家指出,「戲裡十幾歲的小演員懶音太重,台詞因為太過文縐縐,都是硬背下來。小演員們在這方面很是不足。」

質疑四  鏡頭感不夠,旁白來湊

儘管製片方聲稱這個旁白「可以當作是曹雪芹在講故事」,但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導演無法用鏡頭表現而採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有觀眾指責說:「第一集簡直有一半是在用旁白解說,而且還是那麼低沉的男中音。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探索發現頻道在拍紀錄片呢。有些本來可以用對白,鏡頭變換,甚至字幕解釋表現的東西,卻被旁白代替了,讓人懷疑她是否知道鏡頭也能說話的。」

質疑五  劇情節奏慢似韓劇

從目前觀眾看了數集的反饋來看,新版《紅樓夢》節奏很慢。《紅樓夢》中人物多,吃飯上菜擺桌子就能擺上半天,夫人、小姐一個個請又是半天,吃飯前說兩句逗趣話又是半天。其中有一場戲是秦可卿帶寶玉去午睡,打開一扇門、兩扇門、三扇門,點一個香爐、兩個香爐、三個香爐……許多觀眾認為看新版《紅樓夢》就像看肥皂韓劇一樣慢,主人公約會都可以演一集。當然,這還不包括來自插播廣告的鬱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紅樓》回應楊冪潛規則說 她太老不能演黛釵
紅學研究專家馬瑞芳:新版《紅樓夢》讓我很放心
「小寶玉」躥到1.92米 新版《紅樓夢》不懼世界盃
新《紅樓》首視板磚不斷 音樂被指很陰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