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經濟轉型計劃 冀2020成高收入國

人氣 237
標籤:

【大紀元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一馬來西亞專題報導)馬來西亞首相署表現管理及傳遞單位(Pemandu)日前宣佈一項經濟轉型計劃(ETP),其中包括131項入口點計劃(EPP)和60項商機,以期讓國家於2020年成為高收入國。其中一些備受矚目的具體建設有發展高鐵、捷運系統、核電廠、密集購物中心、無線上網等等。

發展12關鍵領域 爭取2020年成高收入國

這項計劃列出了十二個國家關鍵經濟領域(12 NKEAs),其中11項為工商領域,即石油、天然氣和能源、棕油、金融服務、旅遊業、電器和電子、批發零售、教育、保健、通訊內容和建設、農業,以及一項地域——大吉隆坡,鑑定總投資額將高達4,440億美元(馬幣1.38兆元)。當中92%的資金將來自於私人界,其餘8%則來自公共領域。

若成功推行,經濟轉型計劃預料將製造33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63%屬於中高新職位,人力市場將出現偏向高薪工作及熟練人力的新面貌。屆時,將可吸引超過15萬名專才回流及外國專業人士前來就業,馬國的中高收入階層將占總人口的50%。

配合政府早前推出的第10大馬計劃、型經濟模式、政府轉型計劃(GTP)和1個大馬概念,經濟轉型計劃期望將馬來西亞於2020年轉型為高收入國。國民平均收入(GNI/capital) 將可能從2009年的馬幣2萬3千700 (7000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馬幣4萬8千(約1萬5千美金)。


政府冀透過經濟轉型計劃將國民平均收入由現有的7000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1萬5千美元。圖示11關鍵領域為該計劃的核心。(資料來源:表現管理及傳遞單位,Pemandu官方網站www.pemandu.gov.my)

落實經濟轉型 非紙上談兵

經濟轉型計劃將以私人界作為發展動力,在減輕政府財務壓力的同時,也有望減低常見的政府發展計劃中所涉及的貪污等問題而耗費的大量金錢的現象。這一措施透過私人界刺激國家經濟發展,引起不少人的正面迴響。

不少分析員認為ETP的構想與回酬將帶動市場樂觀情緒。僑豐投行分析員表示ETP開放日出席率非常高,反映馬國各階層人士經濟轉型有可能對於未來生活的改變。他相信這項計劃是政府近年來推出最成功的轉型計劃。

然而,亦有國人認為簡單的把問題轉移給私人界即想坐享其成是不實際的,政府有必要正視及解決一些積攢已久的弊端,並給予私人界足夠的協助與信心,才有可能成功推動此計劃。這些問題中包括外資減少、人才外流、治安不精、族群政策、官僚主義、貪污等等。

霹靂州行動黨秘書兼太平區國會議員倪可敏在一篇文告中表示,經濟轉型計劃書列明總值馬幣1兆4000億的投資,其中60%來自外資、32%為本土投資及其餘8%由政府承擔。然而,回顧2009年進入我國的外資只有44億,在未來十年我國平均每年必須吸引840億的外資才有可能達到目標。他認為以現今外資日益下降的情況下,這萬億資金根本就沒有著落。

民主行動黨國會領袖林吉祥在一篇文告中指出經濟轉型計劃的宣傳和近來推出的計劃一般(如一個大馬計劃,政府轉型計劃等),它們的共同點是對經濟成長展望充滿不實際的假設,採用了商業教科書中的陳腔濫調,給人一種有重新思考政策的錯覺。

他也指出經濟轉型計劃的最大疏漏是沒有要在政策上作出改革以杜絕貪污、提升競爭力及採購透明化、稅務改革、推行有意義的安全網計劃、合理化人力市場政策,包括採納最低薪制,以及廢除反競爭力的措施,如汽車入口准證(AP)等。


馬來西亞政府冀透過經濟轉型計劃,以期讓國家於2020年成為高收入國。圖為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華人聚集的商業旺區——茨廠街。(攝影:陳俊鴻 / 大紀元)

私人界為火車頭 企業界希望公平競爭

首相署部長拿督依德里斯表示以私人界為主的發展投資將可以減低政府的負擔,減少政府融資,改善國家的財務狀況。他表示政府希望土著公司可以和其他非土著公司公平競爭。他進一步說明政府需把相關政策透明化,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因為這是私人界當前所關注的問題。

政府有必要拋棄現有的主導和干預經濟的角色,從經濟商業領域中抽身而出成為監督者,讓國營企業與私人領域自由發揮、競爭。此外,政府也需確保法律與監管框架齊全,這將有利於私人領域的投資。

亞洲航空(Air Asia)總裁拿督斯里東尼費南德斯在出席經濟轉型計劃開放日時表示,馬來西亞經濟領域裡的一項缺陷無非為私人企業和政府相關公司無法在公平競爭平台上角逐。他希望政府能真正地停止干涉商業活動,改變私人界一貫對政府「只保護政府相關公司」的看法,並能夠透過經濟轉型計劃讓更多本地的私人企業持續發展。

首相納吉近來一連串的措施都在致力於改變國陣的面貌,欲給人民帶來新希望。然而,國陣政府如果還想繼續獲得人民的支持,就必須正視問題且著手解決。以民為主不是一句口號,單靠表面的改變或一些經濟計劃也未必可以滿足人民的需求。人民期待的是一個真正能夠為民服務、廉潔、有效率的政府,更加開放的環境,公平競爭的機會,族群間的和諧、以及受保障的生活。

相關新聞
經濟史好好玩:謠言.盲從.擠兌
自由貿易的真相:英國經濟的雙重身分
2015年新興經濟體規模將超發達國家?
移民改革是美國經濟持續繁榮的關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