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評論:南中國海砲艦外交的來龍去脈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編譯報導)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在其「戰略評論」(Strategic Comments)欄目中發表戰略評論文章《近來南中國海砲艦外交的背後》(Behind recent gunboat diplomacy in the South China Sea),詳細地敘述了近年來南中國海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並分析了這種衝突形成的過程。

與各國衝突不斷

文章稱,中共今年至少有五次被控在爭議海域騷擾別國船隻,北京則以越南和菲律賓在有爭議的南沙群島上的活動為由進行反擊。最近這一區域出現了急速增長的軍事調動,並伴有快速升級的口水戰、公開抗議及網絡攻擊。中國的競爭對手們甚至爭相遊說為南中國海起一個新名字。越南建議將其命名為亞洲東南海,馬尼拉的一位軍隊發言人則建議用西菲律賓海。

中國聲稱對包括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在內的幾乎整個南海擁有主權,而越南、菲律賓、台灣、馬來西亞和文萊也聲稱對這一區域擁有全部或部份主權。這一區域包括幾條重要的航行線路,並被認為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今年7月中國和東盟達成協議,聲明要推進在南中國海上的合作,但聲明並沒有平息爭端。而美國也對中國海軍的野心表示關注。

今年3月,馬尼拉控訴中國的巡邏艦騷擾菲律賓的一艘在禮樂灘開採石油的船隻。禮樂灘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海山,馬尼拉宣稱它位於菲律賓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範圍內。5月,菲律賓對中國在安塘灘附近安放浮標和柱樁的行為表示抗議。6月,一艘中國軍艦在五方礁附近向三艘菲律賓漁船開炮。

北京批評馬尼拉在平島(Flat Island)上建造殼狀結構的建築來駐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在七月下旬的國情咨文中說:我們並不想加劇與他國的緊張態勢,但是我們必須讓世界知道我們時刻準備捍衛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中國在南海與越南也出現了對峙。今年5月和6月份宣稱,越南稱其勘探船被中國漁船撞擊後,其探測電纜在水下30米深處被切斷。中國反控越南在6月的事件中派遣海軍艦艇在南沙群島的萬安灘附近「非法驅逐」中國漁船。

中國官方媒體上的兩篇社論在6月和7月分別聲稱:「如果越南想要開戰,那麼中國有信心摧毀進攻的越南戰艦。」「任何人都不能低估中國要捍衛每一寸領土的決心。」然而,歷來管制嚴厲的越南社會主義政府也容許反對中國的公開抗議在河內和胡志明市進行。

6月份,美國與越南和菲律賓進行聯合軍演,北京也在海南的海域舉行反潛艇戰演習,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當月舉行的六次演習之一。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的教授李金銘(音)告訴《金融時報》:中國的海警和漁政船最近也增加了在這個區域的巡邏活動。

衝突加劇 皆因資源和黃金水道

對於北京來說,南海持續上升的戰略重要性是最近衝突不斷的原因之一。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中國現在依賴於進口原材料,特別是能源供應和鐵礦石來維持經濟的增長。中國的消費者也開始對食物和其他一些中國不能自己生產的產品有了更多的需求。海上交通線,特別是經過南海的交通線變得越來越重要。

同時,中國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推高了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維護對南海的主權及其潛在的資源(包括漁業資源和石油天然氣等)已經成為這一地區國家的一個核心外交政策目標。

2008年,由中國、菲律賓、越南主導的對臨時聯合開發區的調查因菲律賓國內的批評而終止,這項調查被認為違反了國家主權原則,南海爭端變得越來越失去控制。調查的結果沒有公佈,各個國家隨後繼續他們的單邊開採行動。最近的事件表明,菲律賓和越南在繼續開採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作為越南國營石油公司的合作夥伴,加拿大的塔里斯曼能源公司宣佈可能在未來一年內在南海開始鑽孔開採。埃克森美孚公司計劃今年在越南海岸下沉探井。一些中國記者稱南海為「第二個波斯灣」,並暗示這一地區可能含有超過50億噸的原油和20萬億立方的天然氣。但在調查結束前尚無法知道具體的數字。

東亞的經濟增長引發對資源的激烈爭奪。同時也讓這一地區的軍事迅速現代化。中國的國防預算在過去30年裡平均每年都以兩位數增長。其它在南海宣稱主權的國家也在提高其海軍實力。越南準備向南海派遣兩艘「獵豹」級護衛艦,並訂購了6艘「基洛」級潛艇。台灣在2005至2006年間派遣了4艘「基隆」級巡防艦,這比先前的水面艦艇數量多出了3倍。今年早些時候,文萊起用了兩艘新的近海巡邏艦,第三艘也在預訂中。馬來西亞自2009年起派遣兩艘艦艇在該海域執行任務。僅菲律賓還沒有採取增強海軍軍力的行動。

不過,2011年發生的事件中大部份牽涉到海岸警衛隊一類的組織,並不是海軍。中國國家海洋局下屬的中國海監正在擴大其海洋警備實力。中國海監的常務副總隊長孫書賢說中國海監將在未來5年內購買36艘執法船,招募1000多名僱員和技術支持人員,擴展其在南中國海上的活動範圍。

各國「跑馬圈地」 中國主權訴求模糊不清

導致各國在南海問題上採取更加強硬立場還有一個原因。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09年5月是提交擴大位於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以外的大陸架聲明的最後期限。

在截止期限前,馬來西亞和越南提交了一份聯合聲明。越南也提交了一份單獨的單邊聲明。菲律賓則通過了一項新的基線法來支持一個提案。文萊提交了一份「初步公告」。中國就馬來西亞―越南聯合聲明提交了一份照會。

這些理清了各個國家在南海領域的主權聲明,但也引起了北京的極度擔憂。北京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馬來西亞和越南選擇基於從他們的海岸線開始測量的大陸架而不是群島來宣稱對南海的資源擁有主權,這項原則如果被採用的話,會極大地削弱中國並非基於其大陸架的延伸訴求。

但是,現在仍然很難看出中國的訴求到底是甚麼。因為它提交的另一份令人不解的照會反對菲律賓的提案和越南的單邊提案。照會聲明北京對南海的群島及其毗鄰海域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這可能意味著由這些群島向外延伸12海里的領海也包括在內。中國做出的首次關於「九點虛線」或「U型線」的正式提案作為附件附在一份備忘錄後面。但這份被中國官方稱為具有歷史依據的地圖第一次在中國國內出版的時間是1948年。這顯然不能支持北京對超過90%以上南中國海領域的主權訴求,並且絲毫沒有顧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於12海里領海的限制。

2009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強化了爭議的棘手性,中國模糊不清甚至不切實際的主權訴求使爭端複雜化。此外,2009年的聯合國海洋公約意見書並沒有包含任何關於南海島嶼歸屬權的說明,而只就大陸架問題達成了一致。鑒於中國、台灣、越南、文萊、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堅決維護他們對南海的島嶼和(或)其它功能的權利(中國、台灣和越南宣稱對二者都擁有權利),各方未達成協議。而這些島嶼的領海測量也會引發新的爭端:文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贊成《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的12海里領海權,中國則更傾向於基於某些島嶼劃分200海里專屬經濟區。

由於爭議的複雜性,達成多邊協議的時間冗長又零碎。《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在第一次被提起後,中國與東盟用了超過10年的時間才達成一致並於2002年簽署該宣言。後來又花了9年時間,雙方在今年7月份就進一步處理的指導達成一致。根據這些指導,各方將創建一系列委員會來監測一份行動準則的實施進展,並促進各國在海洋研究、海事安全和跨境犯罪等領域的合作。

但從解決爭議的角度來看,各國的承諾少得可憐。他們並沒有提供關於達成「行動準則」的最後期限或日程安排,目前也沒有出台任何關於怎樣解決領土爭端的聲明。中國公開聲明希望與其它爭議當事國(台灣除外)進行雙邊談判,而東盟國家則堅持在東盟地區論壇的多邊環境下進行協商。

難解的糾紛?砲艦對峙將持續

各國看上去並不會減緩南海的軍事化進程或阻止在南沙群島上進一步建造和加強基礎設施的行動。南海爭議各當事國更傾向於強化它們自己在南沙群島的立場,並加強它們的海軍和海上警備發展計劃。因此,南海的未來很可能是逐漸升級的海軍競爭和包括警備在內的對抗。

(責任編輯:貝利)

相關新聞
菲律賓派軍艦 越南再示威 南海劍拔弩張
陳破空:南海開戰  中共必敗無疑
【熱點互動】南海爭端 中共敢不敢打?(3)
東盟同中國就南海問題達成有限度共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