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覬覦蘇丹石油利益 中共兩面討好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恩婕編譯報導)本月上旬,南蘇丹(South Sudan)這個嶄新卻又極度貧窮的國家,在首府朱巴(Juba)尼羅河畔的餐廳舉辦了一場餐宴,接待中共特使劉貴今。南蘇丹在今年七月份剛自蘇丹獨立出來,近來局勢緊張,硝煙四起,包括蘇丹轟炸南蘇丹難民營,武裝民兵佈署地雷,以及軍隊在爭議邊界發生衝突等。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劉在此時到訪,完全是為了石油。參加餐宴的南蘇丹石油與礦業部長Stephen Dhieu Dau表示,中方非常擔心,希望石油生產能夠繼續,「這是他們的主要考量。」

中國的石油進口三分之一來自非洲,過去15年來,中共在非洲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在這個飽受戰爭摧殘之地探勘石油。南蘇丹五個月前的獨立建國,將中共推向政治雷區,挑戰中共所稱「不干涉外國領土內政」的說辭。

文章中說,在非洲,中共介入當地事務的事例不一而足,例如:在贊比亞(Zambia)投資礦業,企圖影響今年九月該國總統選舉結果卻事與願違,中共支持的候選人落選;對加納(Ghana)數百億美元能源相關的貸款金援,在當地引起政治紛爭;而就在前幾週,查德(Chad)中資新煉油廠所生產的油品漲價,引發該國民怨沸騰,該國領導人為安撫民心,忙著焦頭爛額。

然而,中共對外國事務介入最深的當屬蘇丹,由於其北方主要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南方則是信奉基督徒的非洲黑人,文化差異讓該地區動盪不安,中共則是騎牆觀望。

蘇丹大多數油田位於南部,但只能透過北部中共興建的運輸管線,從紅海港口出口。1996年,中共透過國營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簡稱中石油)首度在蘇丹投資油田,全面押注喀土穆(Khartoum)的殘暴政權,在其總統巴希爾(Omar Hassan al-Bashir)出兵壓制南部反叛軍時提供武器及外交護航。現在,昔日的反叛軍已在朱巴組建政府,中共急於兩面下注,提供喀土穆的南方敵人低利貸款及開發援助,這個尚未公開的貸款計畫,據悉金額將達100億美元。

南蘇丹人民解放運動(People’s Liberation Movement,SPLM)秘書長阿穆(Pagan Amum)表示,南蘇丹人民在戰火中掙扎時,中共站在喀土穆那邊。「但那是歷史,一段動盪不安的歷史,我們不會讓自己成為過去的人質。」SPLM現在是南蘇丹的執政黨。

阿穆於上個月受邀訪問中國,在北京中石油總部提起這段過去。他得到保證,中石油想要解決並修補問題,與朱巴密切合作。

覬覦石油能源

報導中說,20年前,正當中國對石油的需求超過國內生產量時,中石油開始向海外發展,以合資形式四處投資,足跡遍及秘魯、委內瑞拉、伊朗及哈薩克斯坦等國。

但沒有一個國家像蘇丹一樣,讓中石油投入這麼多資金,讓中共頭痛至極。

去年中國的石油消費有一半以上仰賴進口,非洲是僅次於中東的最大進口來源。中共在非洲的最大供應國為安哥拉(Angola),但大多數是單純購買,而非由中國公司生產。在蘇丹,中石油則是實際投入石油的開採生產。

據中國海關資料顯示,去年中國自蘇丹進口了九千二百萬桶原油,占蘇丹全年出口量的70%。

由於安哥拉、奈及利亞及其他國家的石油主要由西方公司生產,為減少對西方油業巨擘的依賴,中石油在蘇丹得到中共的強力支持。南蘇丹石油部長Dhieu Dau表示,中共想兩面討好,「但耶穌說,你不能服侍兩個主人。」他說,中共必須做出選擇。

北京人民大學國際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崔守軍表示,中共想平衡南北雙方的關係,但尚未找出有效方法。

上個月,阿穆至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與喀土穆官方代表就石油管線關稅及其他議題進行協商,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出面協調,但中共在檯面下動作頻頻。

當談判破裂,蘇丹威脅阻斷管線運輸時,阿穆接到中共駐朱巴大使的電話,要求保證油管運輸順暢。阿穆說:「我們談了對雙方國家利益的威脅。」

中共大使館拒絕評論,北京外交部則發出嚴厲的公開警告:「保持石油正常生產,對南蘇丹和蘇丹均很重要。」

雖然蘇丹是北京多年來的親密朋友,也接連幾天阻擋油輪運往中國。中共特使奔波於朱巴和喀土穆之間,警告石油中斷的後果「對大家都是一場災難」。雖然現已恢復正常裝貨,但爭論始終未解決。

南蘇丹石油部長在與喀土穆的談判破裂後,邀集中石油及其馬來西亞與印度的合資夥伴面對面,處理重新簽定石油合同的棘手議題。南蘇丹表示,不願中石油公司受到財務損失,但希望他們注意喀土穆舊合同所忽視的部份:環境保護、尊重人權及社會責任。由於事涉敏感,中石油官員拒絕評論。

西方企業撤退 中資挺進

1999年,華盛頓因蘇丹支持恐怖主義以及無理鎮壓基督教族群,對蘇丹實施經濟制裁。在此之前,美商因當地暴力不斷升級而撤出。在西方企業撤走後,中石油挺進接收美商雪佛龍公司(Chevron)所開發的油田,開始生產並投資建設至紅海的管線。1999年,蘇丹得以首度出口石油。

文章中說,有許多關於中石油的惡行在當地流傳著,其一是當蘇丹軍隊進入油田附近做清除與保安工作時,駕著中國供應的直昇機對著村民掃射。中石油也承襲了共產黨的秘密作風,對外界所要求的資料一概相應不理。

當2005年蘇丹與南部反叛軍簽訂和平協議,結束長期內戰時,朱巴大學(Juba University)當地事務發展專家Alfred Sebit Lokuji說:「中共在許多人們的心中是個惡魔。」

西方人權活動家控訴,中共與喀土穆共謀在蘇丹達爾富爾(Darfur)地區及南部強取掠奪,呼籲投資人杯葛中石油的上市子公司PetroChina,並稱2008年北京奧運為種族滅絕競賽(the genocide games)。

2009年,在海牙國際刑事法庭就巴希爾在達爾富爾地區犯下戰爭罪行對其起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是中石油進入蘇丹重要推手周永康,卻在此時到喀土穆參加中共新煉油廠的開幕式,他自稱是「蘇丹總統的老朋友。」

外交改弦易轍

當南蘇丹獨立的可能性愈來愈大時,中共改變了作法,在朱巴設立了外交機構,並與SPLM接觸。中石油也著手修補關係,資助朱巴大學的電腦中心。當蘇丹於七月份分裂時,中石油開始將人員從喀土穆轉到朱巴來,在中資旅館設立了辦公室、宿舍及餐廳,與中共大使館位居同一地。

初來乍到的中石油職員對朱巴的原始生活條件感到震驚,辦公室牆上的海報羅列南蘇丹的流行疾病,警告員工「五大主要危險」。但一名職員說,至少這裡有啤酒,不像喀土穆是禁酒的。

南蘇丹98%的收入來自中石油等外資開採的石油。他們曾試圖說服雪佛龍、哈利伯頓(Halliburton)及其他美國石油公司投資合作,但未成功,以致中共成為其唯一的實質經濟伙伴。

獨立前在喀土穆擔任石油部長的南蘇丹人Lual Deng表示,現實讓南蘇丹只好與不是朋友的人一起合作。「我們比較喜歡西方人,但他們就是不來。」

《華郵》說,中共的銀彈攻勢尚未全面奏效。當地報紙《Citizen》總編Nihal Bor回憶,今年八月份中共外長楊潔篪訪問朱巴前,一名中共外交人員提議用付費方式換取楊的專訪見報,以宣傳北京的友誼。但該報讓其碰了個釘子,沒有訪問楊,只刊登中方提供的訪問稿。Nihal Bor說:「我們可沒那麼走投無路。」

雖然如此,阿穆認為,中共對南蘇丹的幫助遠勝於法國鋪設的幾條馬路。他說,中共除了可以幫助石油產業,還可就礦業、農業及基礎建設進行協助。

阿穆說:「心中已不存芥蒂。」他已經學會怎麼用筷子了。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中共提供蘇丹石油和電力貸款
聯合國通過決議案再次威脅制裁蘇丹石油業
蘇丹石油工業會盛行腐敗?
紐約人權組織譴責中國以武器換蘇丹石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