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浮光掠影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503
【字号】    
   标签: tags:

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清代冯班《钝吟杂录•卷五》这篇文章的“浮光略影”。冯氏纠缪的对象是宋代严羽所写的《沧浪诗话》。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有一段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诗的写作,不是用来卖弄学问,谈道说理的;所以诗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论,也不要只是卖弄语言文字。冯班认为严羽的说法是大有问题的。诗是用来“言志”,为了把感情充分抒发,所以演变成咏歌,这虽然和正常言语不同,但也是“言”呀!怎能说“不落言筌”呢?诗也可以拿来表述讽刺的情感,这也就是论理呀!怎么可以说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认为严羽的见解就像自己形容盛唐诗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一样,都是“浮光略影”,看起来似有见地,其实就像一个人的脚跟没踏在地面上一样,是相当空泛,不可信的。

后来“浮光掠影”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的“浮光略影”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见识粗浅,不够仔细深入,也用来特指文章内容肤浅空泛;有时也用来形容印象不深刻。

--摘编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次,孙权宴请群臣,命人牵来一头驴,还在驴的脸上挂了一条长标签,上面写着“诸葛子瑜”。
  • 孔子说∶“颜回,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 这种隔岸观火的人就好像站在这边船上,眼看着另一艘船沉溺,却把它当成是只水鸟沉浴水中一般。
  • 灌夫是当时的一位将军,他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
  • 晋国下军的将领栾黡(音峦眼)说∶“晋国的命令,从来都没有这样下的。我的马头可要往东呢!”
  • 唐顺之深觉以前都只是凭自己的情绪处理事情,缺乏用理智来思考。
  • 吴王亲自擂起战鼓,三军也跟着呐喊,声音响彻天地。
  • 卢世荣利用这个机会搜括民脂,在职四个多月其间,不但没有让国家财政有所起色,反而造成入不敷出。
  • 盘庚迁殷之后,消弭了王室内部的纷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后来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础。
  • 汉代的史学家班固认为当时处刑的轻重常拿捏不当,重者太重,死刑人数过多;轻者太轻,无法达到遏止犯罪的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