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赴湯蹈火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所以戰勝而又能固守城池的人,要給予爵位表示獎賞;能攻陷敵人城池的人,要將所得的財貨贈給他,用來增加他的財富和權勢。如此一來,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勇敢而不怕死的為國盡忠。

據《漢書.卷四九.晁錯傳》中記載,晁錯是西漢穎川人,個性剛直嚴厲,行事苛刻。晁錯深受漢文帝器重,後任命他為太子家令。由於晁錯有才智、學識豐富,當時號稱為「智囊」。

太子(漢景帝)即位後,晁錯升為御史大夫。當時,吳楚等七國諸侯非常驕縱,晁錯擔心諸侯謀變,於是建議應逐步削弱諸侯封地,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他的意見獲得景帝採納。

後來七國諸侯得到消息,就以討伐晁錯為名,聯合起兵造反,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十分憂懼,為了平息七國的叛亂,竟聽信大臣袁盎的話,下令將晁錯腰斬於東市。晁錯雖死,但七國並未息兵,景帝也深感遺憾。

西漢時匈奴非常強大,因此常常侵犯邊境,晁錯多次上書就戰事發表意見,對文、景帝提出許多有益的建言。本文典故就是他針對邊塞守備所提的建議,認為應用鼓勵的方式來勉勵官兵保衛國土。
後來,人們就從這裡引申出「赴湯蹈火」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不畏艱險,奮不顧身。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