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预测

修乐精诚 辨音识神

周天鹰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儒家所推崇的六艺中,乐的重要性仅次于“礼”,而“礼”往俗了说是社会次序的规矩;往雅了说是祭祀祖先、通鬼敬神的章法;往高了说是感天动地、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法度。

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立于不败之地、笑傲世界万国之林,君子们对于“礼”的执著功不可没。可见,紧随其后的“乐”也处于一个极其崇高的地位,远远超出现代社会中音乐的作用。

往圣先哲往往都是大音乐家,越往远古越是如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是和琴瑟钟鼓的发明联系起来,夏商周的三代明君们也都有名曲问世,只是能够流传至今的万不及一了(这已经是世界第一,人类的记性很难透过广大的时空),就是八百年前的诗词歌赋,它们的曲目如今完整的也是百不及一,“风乎舞雩,咏而归”,遥望而不可及了。

幸好,大家公认的正史、信史中,记载较多孔子在“乐”方面资料,很难得的使我们管中窥豹。

孔子音乐通神

《论语.述而》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大家耳熟能详。《史记.孔子世家》也有进一步的记载:“(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西汉皇家负责校书的大学问家刘向的《说苑.修文》里,记述这一段更为传神: 孔子到齐国的都城门之外,遇到一小婴孩拿一酒器,与他一起行走,那婴孩目光纯洁,心神纯正,举止严谨。孔子对驾车的人催促说:“快一点,快一点,《韶》乐就要开始了。”

孔子到那里听了《韶》的演奏,三个月都食不甘味。孔子的车手、孔子的随身弟子也看到为《韶》乐而来的婴孩了吗?自以为喜欢音乐的我们就算也在当下看到了婴孩,也未必能够判断出来《韶》乐就要开始演奏了,更遑论一路狂奔赶到现场。可见孔子的音乐功力对我辈来说已经望尘莫及了。

无独有偶,孔子以音乐通神还有记载。《孔子家语》、《韩诗外传》、《史记.孔子世家》都记录了孔子学琴于师襄,能反映出其音乐升华过程: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过了十天,师襄子对他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我虽然学会了曲谱,可是还没有学会弹奏的技巧啊!”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认为孔子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乐曲也弹奏得更和谐悦耳了,就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他弹琴,被他精妙的弹奏迷住了。

一曲终了,师襄子长长吁了一口气说:“你已经领会了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还是说:“我虽然弹得有点像样子了,可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又过了很多天,孔子请师襄子来听琴。

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吧?”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吗?”

师襄子赶紧离席拜谢,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很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

可见,孔子不只一次通过乐曲看到另外世界以及和乐曲相关的人物,而乐曲之神也知道孔子能够和他们往来交流,所以才有以上的显现。

辨音预测祸福

《论语.先进第十一》记录孔子对其得意弟子子路命运的神准预测:“若由(仲由)也,不得其死然。”结论好像比较突兀,而《孔子家语》中则记录了孔子是通过子路(仲由)的琴声而做出的判断,详情在以后的孔子对弟子命运的预测中讨论。

其实孔子心向往之的古代中国,朝廷、各诸侯国的乐官,不少都能够通过声音、音乐判断事情的凶吉、成败。所以国家大事,比如祭祀、出征的决策上乐官们都有参与,相音、相声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儒家理所当然地继承了这一优秀的传统。

所以,孔子的声乐修养当然不局限在绕梁三日的乐曲上。大家比较熟悉的“苛政猛于暴虎”的典故就是一例,《礼记.檀弓下》原文是:

孔子适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野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曰:“此哀一似重有懮者。”使子贡往问之,而曰:“昔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子贡曰:“何不去乎?”妇人曰:“无苛政。”子贡以告孔子。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暴虎。”

大陆中学课本只强调“苛政猛于虎”,对孔子派子贡询问之前的神乎其神的听音判断就略而不记了。这岂不是买椟还珠?

《孔子家语.卷五.颜回第十八》又记载孔子和孔门第一高足颜回,有通过声音预测的一段切磋:

孔子在卫国,天还没有全亮,一大早便起来了。颜回陪从在旁,此时,听到有人哭得很悲哀,孔子便问:“颜回,你知道这是为何而哭吗?”颜回回答说:“学生以为,这哭声,不止是为死者,还有生离的悲痛啊!”

孔子说:“何以知道有生离的悲痛呢?”颜回答道:“学生曾听闻,桓山有一只鸟生了四只雏鸟,等到幼鸟羽毛丰满将要分散到四方,母鸟悲鸣地送自己的孩子,那哀声与此很相似,因为一去不复返啊!学生自己从这类似的声音中推测出来的。”

孔子打发人去问那悲泣的人,果然说:“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卖了儿子去安葬父亲,与孩子作长久的诀别。”孔子感叹说:“颜回,可以说是善于识别音声的了。”

《说苑.辨物》进一步记录在孔子、颜回对话之前,孔子还曾经抚琴与悲哀的哭声附和,声调与悲哀者相同。可见儒家的君子不只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并且确实是勤于修炼、能力高强的。

遥想二千五百年前,孔子、颜回师徒之间声乐方面高深莫测的探讨,让后人敬仰万分。如此功夫,心与神通,了悟天下,不为国相,便为国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典名著《西游记》以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揭示了一个修炼人的修炼历程。书中一人一事暗藏玄机,看似虚幻,实有所指,师徒四人,各个寓意不同。
  • 朋友曾说我是中国文化本位主义者,我毫不否认。并不是我不能理解和欣赏其它的文化,事物常常是各有千秋,都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的。但是,我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实在是源于他的博大精深,源于他的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底蕴。
  • 古时有某人娶妻。妻相貌尚可,只是脖子处有一大瘤子。初看不顺眼,日久就习惯了;感情渐深,耳鬓厮磨,认为妻真是天下美女。再看别的女人时,觉得脖子细细的、好像缺了什么、平淡无味
  • 梅花诗的作者是北宋易学家邵雍,他字尧夫,谥号康节..............
  • 李白他的名号“青莲居士”,还是自称“谪仙”,都表示他的生命来源非同一般。他妈妈生他之时梦见太白金星..............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