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中國的民間信貸和美國次貸

謝田(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9月20日訊】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認為,2011年正變成「全球憤怒之年」,亦即在全球範圍內,眾多國家都爆發了各種形式的街頭抗議或民眾起義。有意思的是,拉赫曼發現,似乎唯有美國是其中的例外。其實,中共的左派人士也一直在納悶兒,為什麼美國貧富懸殊也很大,民間有那麼多槍支,種族問題也挺麻煩的,又是世界民族的大雜燴、大熔爐,凝聚力應該不算大,但美國卻愣是沒有什麼「無產階級革命」 的可能。對這個問題,這些左派人士如果不能跳出毛派的思維去看今天的世界,恐怕他們到棺材裏去的時候,還是搞不清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無論如何,全球民眾憤怒的原因,卻值得人們深入的思考。拉赫曼覺得,世界人民的憤懣,主要是因為對執政階層的財富規模與腐敗程度感到不公,而且各國的抗議運動和所有的動盪,都與「全球化」息息相關。如果真是這樣,那在北非的埃及、利比亞之後,中國真的會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無論從中共權貴的財富掠奪,到中共官員的腐敗程度,再到全球化中中國在世界經濟產業鏈中日益不滿的地位,都給了人們足夠的理由,去擔心中國社會憤怒的爆發。而這一爆發,很可能會是由專制的高壓和集權開始,而以財富的聚斂和再散落而告終,最後回歸一切來自泥土、又歸於泥土的古訓。而中國財富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在房市和股市之外,如今看來,又多了一個已經瘋狂至極的民間信貸。

瘋狂的中國民間信貸

港臺報刊報導說,溫州民間借貸的利率早已超過歷史最高,月息已達到3至6分,甚至高達1角、1.5角,年率竟然達到180%!即使是販毒和印偽鈔,能償還這樣高利率的貸款,都沒有太大的可能,因為犯罪者還要面對被警方抓捕的風險。無力償還高利貸的倒閉企業,老闆的「跑路」事件, 從沿海的浙江、廈門,到華東的江蘇,再到內陸的內蒙,在中國大陸遍地上演,而且愈演愈烈。

說中國的民間信貸「瘋狂至極」,其實真是一個「輕描淡寫」(understatement)。高利貸不僅對不能獲得銀行信貸、不得不舉債的中小企業來說是飲鴆止渴的毒酒,對社會的傷害其實更大,因為在利益的驅使下,全民都會參與民間信貸,溫州已經出現了全民參與的跡象,這無疑會再現歷史上荷蘭鬱金香的慘痛經歷。

十七世紀荷蘭黑色鬱金香事件中,當拋售開始、泡沫破滅時,荷蘭政府曾試圖入市干預,企圖挽回價格狂跌,但無濟於事。中國政府干預民間信貸的時候,這個時刻是會隨時到來的,迷信於鐵碗的紅朝不會有當年荷蘭政府的溫文爾雅,而是會以高壓切斷資金的鏈條。

如果說荷蘭的鬱金香事件,導致荷蘭全國經濟的混亂,是荷蘭走向衰落的開始;民間信貸資金鏈斷裂,導致中國經濟的崩盤,怎麼會沒有可能呢。里昂證券的報告說,單是溫州一地,民間未償貸款總量就可能高達8000億到1萬億人民幣。而企業破產,至少會導致一到二成的未償貸款變成壞帳。難怪有人說,中國式的「次貸危機」 ,已經迫在眉睫。

中國和美國的「次貸危機」

在對付金融危機時,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美國央行(美聯儲)多用利息槓桿,一直把利率壓在目前的低水準上。而中國政府在阻止經濟過熱、房產泡沫時,卻鮮少使用利率槓桿,看不到利息的提升,而是不斷的提升銀行的準備金率。對付類似的經濟問題,為什麼美國升息而中國卻主要提升銀行的準備金率?中國央行對升息的恐懼,與民間資金瘋狂流入地下錢莊,恐怕不無干係。

中國的假「次貸危機」 和美國的真「次貸危機」 相比,至少在四個方面有所不同。

第一,美國的危機是政府太樂意放款,以提高房屋購買率,是低利率的刺激;中國的危機是政府不願放款,迫使中小企業鋌而走險,是高利率的冒險。第二,美國的問題是銀根太鬆,還有中國人持續購買美國國債,源源不斷的提供廉價資本;中國的問題是銀根太緊,並且一直在選擇性的收緊,而且沒有任何人會替中共的貪婪買單。第三,美國的次貸破滅,信譽差的人和貪婪的銀行受損,信譽好的人和講良心的人毫髮無損;中國民間信貸一旦破滅,辛苦的中小企業家破產,貪便宜的平民遭殃,坐擁銀行資本的中共權貴則毫髮無損。第四,美國危機過後,冤有頭、債有主,清算的人流讓律師們忙得不亦樂乎;中國危機一旦爆發,被清算的就不是同樣破了產的業主,而是危機源頭的中南海了。

民間信貸危機的後果

地下錢莊在中國的盛行,從表面看,是民營企業得不到官方銀行的優惠貸款,而民間的資金又沒有可靠的投資去向。加上房地產市場的瘋狂,資金富裕者和資金需求者都不自覺的被捲入了一場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有多深的金融深淵。所有參與者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自己不是最後一個脫身的人。而實際上,他們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是不得脫身的的犧牲品,因為他們面對的,除了嚴酷的經濟規律,還有一個絕對不會容許民間資本、民營企業坐大的中共政府。造成地下錢莊盛行、民間信貸失控的根源,在於官方控制金融的策略,和官方銀行歧視性的貸款標準。

地下錢莊越發達,不管它是以找換店、銀樓、當鋪、外貿公司或旅行社等形式出現,其高利貸的利率越高,這場瘋狂豪賭的吸引力就越大,最後破滅時的毀滅性打擊也越重,最後被慘重波及的人數也就越多。當負債者不能按期還錢時,追討的手段就不僅僅是在住家牆外潑油漆、塗鴉、用膠水塞鑰匙孔、或在家門口掛個死豬頭,甚至放火了。當人們意識到金融歧視的根源何在時,就回從根子上尋求解決的出路,去討最後的「 說法」。

中國總理警告說,發達國家的高失業率及政府債務等因素可能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而中方需要「充分重視貨幣政策的後續和累積效應」。但中共的貨幣政策在民間信貸這個被忽略的角落生出的苦果,則是中央政府無論怎麼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都是不能解決的。◇

本文轉自241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43/9844.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經濟學人:美國債「次貸化」面臨暴跌風險
信評釀次貸風暴? 美國會調查
國際評級機構警告 中國銀行業隱藏重大信貸風險
壓抑信貸增長 傳中國主要銀行暫停信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