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美國債「次貸化」面臨暴跌風險

人氣 1

【大紀元7月20日訊】日前,日本《經濟學人》刊登署名文章稱,世界金融市場已經開始關注美國赤字橫流的問題。美國國債「次貸化」,正面臨暴跌風險。

7月14日發表在《經濟學人》上的文章說,奧巴馬政府正在最大限度地使用布什當政時出台的7,000億美元不良資產救助計畫和新政權上台後推出的7,80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畫。政府通過對美國國際集團和花旗集團等大型金融機構注入公共資金力求穩定金融系統,破產的通用汽車公司事實上已經被國有化,依靠政府的大包大攬求得重生。
  
「這一系列大動作的資金來源就是國債。加之政府為應對經濟低迷實施的減稅政策,2009財政年度(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美國的財政赤字將達到創記錄的1.8萬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3%。預計2010年度和2011年度仍將保持在1.3萬億美元和9,000億美元的高位。」
  
文章認為,市場對於美國巨額財政赤字的疑慮主要反映在國債價格下跌(長期利率上升)上。一直以來在2%到2.5%之間徘徊的長期利率在5月以後升至3.5%左右,6月10日更是一度超過4%。
  
美國國債的「次貸化」
  
截至今年5月,2009財年美國國債發行額已達1.2182萬億美元。
  
文章說,較之日本國債,美國國債具有流動性強的特點,並且美國可以憑藉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向全世界兜售美國國債。美國國債填補了因為超額消費導致的巨額經常項目赤字,成為了維持美國經濟增長的原始資本。
  
但是去年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由於次級抵押貸款蒙受了巨大損失,美國國債又成為了救助那些自救乏力的大型金融機構和企業以及因負債纍纍而破產的個人的原始資金。
  
三菱U FJ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水野和夫從填補投資失敗造成的資本損失的角度出發,指出「美國國債已經開始出現次貸化」。對美國國債進行的投資不是為了增長,而是為了填補資本損失。這就是美國國債價格將不可避免地下跌的原因。
  
美國國債與次級抵押貸款擔保證券不同,是依靠稅收收入來償還的。但是「由於美國國民中大約三成的人都是依靠借債生活,所以不要說增稅,就連現有的稅能否收上來都很難說。因此國債的償還可能要更困難」。
  
市場風險意識增強
  
投資者已經為規避美國國債貶值風險展開了行動。
  
文章說,如果關注美國國債發行的具體內容就會發現,比起長期國債,投資者更願意購買短期國債。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資料,截至2008年4月的1年時間內,短期國債發行額為1,106億美元,而長期國債達到3,092億美元。但是在截至2009年4月的1年時間裏,短期國債發行額達到4,535億美元,反而是長期國債的1.7倍。
  
文章引用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島峰義清認為,這是由於使用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的各國政府為了規避下跌風險紛紛轉而投資短期國債。其中中國被推測為是「主謀」。
  
奧巴馬政府經濟刺激政策的一個大前提就是維持低利率水平。一方面通過政府的積極財政政策創造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低利率帶動樓市復甦,重振美國經濟。3月以來,這一大前提開始失常。為此美聯儲採取了罕見的行動。3月18日,美聯儲制定了在9月份之前購入3,000億美元美國國債的方針。截至6月中旬已經購入了1,600億美元。
  
就在美聯儲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之後,長期利率的確開始下降,但此後又重回上升通道。東京短資株式會社首席經濟學家加籐認為,是美聯儲企圖通過購買國債壓低長期利率的做法扭曲了市場,因而市場自身肯定會進行調整。
  
文章表示,美國一直把經濟泡沫破滅後從通貨緊縮的泥沼中苦苦掙扎出來的日本視為反面教材。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美國採取了通貨再膨脹的政策以規避通縮風險,這勢必伴隨著一定的通脹風險,這麼多的美國國債都能夠被消化嗎?如果市場認為這種做法已經偏離了財政規律,那情況就危險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堅美鋁門窗公司
分析師:匯豐控股恐面臨100億美元次貸虧損
《財富》:下一個危機 美國龐大的國債
中國4月減持44億美元美國國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