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演藝 盡在臺灣文化節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朱宇明溫哥華報導)一連3天的勞工節長週末,也是了解臺灣文化的好時機。臺灣文化節週六(3日)開幕,主會場設在

溫哥華藝術館,主要進行歌舞表演和播放影視短片。   

據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執行總監Charlie Wu介紹,臺灣文化節在溫哥華已有22年歷史,而亞裔活動協會自去年開始操辦這一活動。「在Downtown舉行這一活動是自信的表達,我們邀約各族裔認知臺灣。」Charlie講道。Charlie自己從15歲即赴加定居,他說,「我的家在溫哥華,現場的臺灣味道,正體現了溫哥華多元文化的妙處。」
 
據charlie介紹,本界文化節將從飲食、音樂和影視三個方面介紹臺灣,以其改變人們對臺灣的刻板印象。

勁歌熱舞篇


圖說:臺灣流行道教文化,有「神明出巡」一說 .

圖說:臺灣流行道教文化,有「神明出巡」一說 .
  
音樂方面,演員的挑選主要看其表演形式和舞臺表現力。當天的表演,有成名在望的女演員丁當,有美女組合無雙樂團,也有勁歌熱舞組合強辯樂團和董事長樂團。「董事長的意思是人人都要做自己的董事長。」Charlie說。他們演出的主題叫

《眾神護臺灣》,結合了臺灣的傳統音樂和樂團的搖滾樂風。   

在後臺,記者見到了表演「電音三太子」的三個青年Peter Peng、Chris Huang和Michale Chien。「電音三太子」是近來風靡臺灣的歌舞形式。Chris Huang說,三太子就是哪吒,因臺灣流行道教文化,有「神明出巡」一說,「電音三太子」正符合了人們潛意識中的道教文化。加上古裝的扮相,臺客舞步,現代音樂,三位一體,非常新奇,風靡臺灣也就在意料之中。Chris 說,他們學習「電音三太子」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主要是模擬臺灣的演出,並根據自己的特點加以改編。「三太子」這身行頭約有15公斤,穿戴起來載歌載舞,還真不容易。

美食篇


圖說:飲食大概是了解當地文化最通俗最愜意的方式了。今年臺灣文化節 的一大看點是四個組織聯合舉辦的臺灣美食流水席。

圖說:

飲食大概是了解當地文化最通俗最愜意的方式了。臺灣文化節的美食廣場設在Granville 街700號街區。今年的一大看點是四個組織聯合舉辦的臺灣美食流水席。其中有:溫哥華臺灣客家會推出的「以客為尊」客家美食、臺加文化協會的「臺味楓燒」美食表演,全加中華總會館的「戀戀眷村」美食表演,以及UBC(卑詩大學)淨心社的美食表演。   溫哥華臺灣客家會會長謝明珠說,客家人是從中原地區遷徙到臺灣的,約占臺灣人口20%。「客家菜餚講究鹹、香、肥、野、粗」,謝明珠說。鹹是指客家人吃苦耐勞,需要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香是指客家人不斷遷徙,喜歡將食品乾燥保存,形成自己獨特的香料體系;肥是用油多,粗和野是指客家人就地取材,不拘一格。
 
現場製作的食品有客家小炒、客家板條、蒜香白切肉等食品。
  
「戀戀眷村」則邀請大家體驗臺灣早期眷村生活和分享那些在1949年跟隨蔣介石來臺的家庭即退伍軍人的經歷。因與部隊有關,勝在一個「快」字。
  
而臺加協會則有彰化肉圓、肉羹麵線、筒仔米糕等美食推出。
  
Clarence Chew出生在亞省,但在新加坡、上海等地長大。他說,「能在溫哥華這樣富有多元文化氣息的城市生活感覺很好。」他點了不少小吃,「很好吃。」他告訴記者。
  
此外,現場還設有「國際食品區」,在主會場還設有洪師傅冠軍牛肉麵等美食。


圖說:台灣文化節,現場還設有「國際食品區」。


相關新聞
京台文化節 9/1開放索票
桃園客家文化節~~客勤、客儉、客家情之客家生活文物展
解鄉愁 高市越南文化節夯
高雄越南文化節熱鬧登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