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講不會寫 加拿大移民保持族裔語言不易

族裔語言影響加拿大主流文化?行家:杞人憂天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加拿大2011年人口普查發現,有660萬加拿大人在家使用的主要語言不是官方語言,而是各自的族裔語言。有人擔心這會影響加拿大主流文化,不過,一些專家則認為是杞人憂天,主流文化和語言不會因此而受到衝擊。與此同時,移民保持族裔語言並非易事,很多二三代移民會講族裔語言,但是讀寫對他們而言則相當困難。

加拿大核心文化具有凝聚力及身分認同作用,有人擔心,多元文化削弱這種作用。西安大略大學政治學教授Salim Mansur 是印度裔加拿大人,他認為加拿大人應該更坦誠地討論多元文化的問題。他對國家郵報表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意思就是沒有一個核心文化的社會,缺乏一種凝聚力。

Mansur稱,在加拿大採用多元文化政策前也有很多移民,但他們擁抱英語/法語文化,因為講官方語言是成為加拿大部族(Canadian tribe)的關鍵。「但我們丟棄了我們的核心價值系統。」

但多倫多大學資深社會學教授、Marie Curie國際研究員雷茨(Jeffrey G. Reitz)不認同這種擔心。他對《大紀元》表示:「加拿大核心文化一直是,也將會繼續是以英語及法語為基礎。」

多種語言的出現是移民增多的產物,其長遠影響要看移民在加拿大安家後的變化及他們後代的變化。他說:「我看到的數據是,移民融入這2種主流社區的情況,和以前沒甚麼不同。」

雷茨認為,人口普查結果是目前的數據,不反映移民融入主流社會的情況,因此不能得出偏離主流文化的結論。

平權會全國總幹事黃煜文認為,更多人在家講少數族裔語言,不會影響主流語言及文化。他對《大紀元》表示:「人口普查說的是母語,在家裏說的。我也會說我的母語是中文,因為小時候在家裏講。」

這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有94%的加拿大人稱,他們在家至少講一種官方語言。

移民保持族裔語言非易事

加拿大在過去10年裡,每年都接收約25萬名移民,各種研究發現,第一代移民要學好英文或法文,一直都是頗具挑戰性。但是,他們想自己的子女掌握本族裔語言,也非易事。

第一代移民熟悉原住國文化,都想後代學好自己族裔的語言,了解族裔文化,在華人聚居的多倫多,到處都可以看到中文學校。不過,家長要實現這個願望不是容易的事,正如黃煜文所說,這裡從幼兒園到大學,到工作場所都是使用官方語言,接觸的是主流文化,要掌握中文不容易。

黃煜文是華人移民第三代。他說,他父母(移民第二代)在家講中文,他也跟著講中文,還去中文學校上課。到他成家後,他的家裏只講英文。

他說,因為主流文化的影響,「有些人現在在家講中文,可能10年後在家講英文。」

陳先生是第一代華人移民,也發現教孩子學中文很難。他說,在家說中文還相對容易,「教孩子讀寫中文很難」。

他說,暑假基本上都是送孩子去中文學校,學校教閱讀及書寫,但幾年過去也沒看到兒子的中文有多大長進;甚至在家裏,現在也要逼,他才講中文。

陳先生希望孩子中文會話能力再好一些,至少可以獨立與祖父母及不講英文的親人溝通。

在家講中文 不影響孩子學英法文

李女士的兒子在萬錦市Sir Wilfrid Laurier 小學就讀4年級,他自入學起便接受學校的沉浸式法語教育。對於華人家長在家講中文是否會障礙孩子學習英法文。李女士說,她和丈夫都是要求孩子在家講中文,學校要求學生在校必須講法語,而小孩們平時交流用英文,孩子的思維會切換很快,彼此不會造成影響。

龐女士在中國是大學英文老師,移民加拿大後,堅持要女兒學好中文。龐女士的女兒對英文及中文都有信心,在學校還主動為別人做翻譯。龐女士有一次和女兒去參加一個家長會,一位老人家過來道謝,說她有一次在學校接孫子,聽不懂老師說甚麼,龐女士的女兒幫她做了翻譯。

龐女士說,她女兒對這2種語言的運用,有時就像電視機換頻道一樣,不會互相影響。她說,這種語言能力必須在6歲以前加固,如果不提早加強這種能力,以後就比較難達到這樣的水平。

通過觀察及與一些家長交流,龐女士發現:「孩子越小,對語言的接受能力越好,不會把2種語言弄混。」

孩子年齡較大時,受同齡人影響的程度會高過父母。她說,他們會覺得中文沒那麼重要。◇

========================

移民加拿大 需融入主流社會

(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移民來到加拿大,為了找到好一點的工作,不得不學好英文。加拿大政府也一直鼓勵移民融入社會。有專家認為,移民不能融入社會的話,帶來的問題會是致命性的。在公共場所,就算只想與華人溝通,不使用官方語言也會有問題。

黃煜文認為,一個英文/法文的主流文化已經可以維繫加拿大社會,因為移民需要融入這個文化才能獲得成功,移民的後代就更沒有問題了。「我不認為需要擔心甚麼。」

黃煜文說,如果你做生意,招牌就應該同時有英文及中文,不要只寫中文。「你屬於一個社會中的少數族裔,這社會官方語言是英文和法文,你的招牌應該有官方語言。」他說,如果是華人社區活動公告,也應該是雙語,至少應該有簡單英文說明。不然的話,「看不懂中文的人會想:為甚麼這樣做?」

黃煜文說,曾經有一個華人購物中心廣告牌全是中文,結果招致投訴。

要想融入加拿大社會的話,黃煜文認為華人要改變觀念,不要把自己看成一個種族(race)。他說,因為就算在多倫多,華人大約也只是占11%的人口,如果用種族來定義各個移民群體的話,就會有很多種族,容易導致種族歧視問題。「這種想法會造成對多元文化的誤解,使人們感到害怕。」

他認為,移民把自己稱為「社區」比較好,比如「華人社區」。

移民部長康尼去年底在大多倫多地區的一個圓桌會議上說:「為了保證加拿大多元文化系統在將來的成功,我們必須很小心地考慮『融入』。」康尼說,認為任何以族裔文化為基礎的行為都是可以接受,是對多元文化的誤解。如果加拿大變成了多個分隔的文化社區,「我們將失去公眾對多元文化的支持。」

為敦促移民融入加拿大社會,政府提高了入籍的考試要求,包括對語言能力的要求;宣誓入籍時,回教徒不再允許戴面紗。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加拿大移民生活:在CN塔上用餐
加拿大移民母語繼承 亞裔勝過歐裔
加拿大移民成本 每年人均450元
加拿大移民身體差 華裔嚴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