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然:元宵節感懷

鄭欣然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2月04日訊】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大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元宵節蘊含著濃郁的傳統文化的韻味,將歡度新年的喜慶推到高點。

在面對這個傳統的喜慶佳節,我無限感懷,感懷傳統文化的源遠、感懷歷史的深邃、感懷物是人非……。

中國文化是神傳文化,敬天敬神的傳統信仰貫穿於古文化之中。元宵節之所以被稱為「上元節」是源於道教文化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水三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是天官的生日,人們集聚一起給天官過生日,燃燈祈福。

追溯元宵節的來歷,民間說法頗多,早在漢代就有關記述。漢武帝時,他因感恩於「太一神」,宮中在正月十五要祭祀「太一神」。他興建了太乙廟,奉祀比較隆盛。「太一」也叫「太乙」、「泰一」、「泰乙」,被視為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就已奉祀。宋玉的《高唐賦》就有「醮諸神,禮泰一」的記載。《太平御覽》中引《史記•樂書》云:「漢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祀,至明而終。」司馬遷在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這一天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燃燈習俗的來歷也有著厚重的中國味道。東漢佛教文化傳入中國,漢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是參佛的吉日良辰,僧眾瞻仰佛舍利放光雨花,屆時僧眾雲集,頗為可觀。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士族庶民都掛燈。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元宵燃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形成了正月十五夜燃燈的中國習俗。

沉浸於元宵節的古韻情懷,無限敬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著「天人合一」的和諧自在。而今天,中國是由「無神論」的中共執政,中國文化的精神實質被中共掏空,人們敬天敬神的信仰被摧殘、踐踏,傳統的釋道文化被破壞、顛覆。如今的元宵節,傳統文化的神韻到哪裏去找尋……

中國歷史承載著神傳文化的演繹,元宵節的由來也有說是歷史上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的。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的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社稷,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

歷史如鏡,禁不住撫今追昔,體悉歷史演繹的寓意。呂後其人在歷史上以「惡毒」著稱,呂後專權和結黨營私給漢王朝帶來深重的災難。平定「諸呂之亂」,猶如清除歷史的陰霾,文帝紀念正月十五,與民同樂。歷史接著上演文帝節儉愛民、體恤民情、開創盛世的華章。

在元宵節裡感懷歷史,訴諸當今。集權專政的中共統治,只「維穩」統治集團的集團利益,民間疾苦、社會不公醞釀了中國今天的動盪不安。感念元宵節歷史意義的昭示,清除歷史今天中共的「假、惡、暴」統治的歷史毒瘤,是歷史洪勢的大勢所趨,中國必將迎來普天同慶的節日。品味歷史,寓意綿長。

傳統的元宵節傳承團圓的喜慶,寄予的是團圓美好的祈願。而面對彌香的熱騰騰的元宵,我的嗓頭哽咽,感受一種別樣的滋味。中共大陸有多少家庭不是團圓,有多少民眾在受迫害,有多少人因信仰「真、善、忍」而被關進監獄、勞教所和精神病院,有多少正義維權人士被惡傷、被失蹤……

高智晟,你收到你妻子寫給你的家書了嗎?

洪峰你被打斷了三根肋骨,情況怎麼樣?

廖祖笙,你現在在哪裏?

……

元宵佳節的傳統韻味與悠悠古風,禁不住我對現實感懷惆悵。

相關新聞
新唐人網站元宵節再播全球華人新年晚會
平鎮市慶百年   元宵節活動多
正月十五元宵節 一年中第一個月圓夜
元宵節後傳統過年才結束 注重感恩、祈福及祭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