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財政收入下滑 政府加稅積極創收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中國大陸多地陸續披露一季度財政收入。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數據顯示,各地區財政收入同比增幅大幅回落,而與此同時,各地區政府開始增加收稅,積極創收。經濟學者認為,這無疑將加重民眾與中小企業的負擔,給中國經濟帶來進一步的負面影響。

中國多地一季度財政收入下滑

僅中共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公共財政收入累計達29976.25億元,同比增長14.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8.4個百分點。

一季度,廣東、江蘇等經濟大省及上海、天津、重慶等直轄市的財政收入同比增幅出現較大幅度回落。而薄熙來當政的重慶地方財政收入為706.4億元,同比增長11.3%;與去年同比增幅大幅回落64.6個百分點。

上海財政收入1103.7億元,同比增長6.7%;與去年同期增長37.1%相比,增幅回落30.4個百分點;天津一季度一般預算收入412.3億元,增長30.1%;與去年同比增長42.6%相比,增幅回落12.5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內外交困 增速下降

對於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河北經濟學者楊利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財政收入增幅回落顯然與中國經濟增速下降有關。而中國經濟增速下降,除了出口下降之外,房地產業在調控力度不斷增大之下的蕭條,對中國經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目前經濟運行呈低位狀態,大家都預測很不樂觀,一季度GDP增速下降也是預料之中。」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1%,創下近3年新低。其中,工業增加值、進出口、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總量均出現下降趨勢,導致今年一季度關稅、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增幅較往年均有所下降。

受房地產調控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大幅減少。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一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3021億元,同比下降49.0%,降幅較上季度擴大14.3個百分點。

此外,由於樓市交易冷清,房地產相關的稅收也出現下降。一季度房地產營業稅同比減少197億元,下降17.5%。而與房地產相關的地方小稅種契稅同比減少105億元,下降13.6%。

黑龍江經濟學者廖誠對大紀元記者說,當前中國經濟內外交困,財政收入下降是正常現象。

政府加緊徵稅 積極創收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一些經濟學家不斷呼籲,政府應當減稅,降低企業經營負擔,「放水養魚」。中共總理溫家寶也在「兩會」期間稱要為中小企業減稅。

不過,消息顯示,政府財政收入下降後,各級政府部門卻又鉚足了勁徵稅,以增加財政收入。

據瞭解,北京財政局向區縣下發指令,要想辦法創收,改寫一季度慘淡的財政收入。上海部分區稅務機關,已經開始對資本公積轉註冊資本征25%稅,包括增資溢價部分。自去年武漢國稅局在全國最先對網店徵稅後,河北某國稅局也約談了38家網店主,要求補稅。據媒體報導,湖南邵陽市出台企業所得稅徵收新辦法,要求企業按照營業額預繳所得稅。

同時,政府非稅收收入增速大漲。根據財政部的數據,一季度地方非稅收入3472億元,同比增加1158億元,增長50.1%。這意味著,企業和民眾承擔的各種費用大增。

對此,黑龍江經濟學者廖誠對大紀元記者說,這是專制國家的規律,調控措施與民主國家正相反。

廖誠表示,民主國家在經濟不景氣時,只會減稅減息,政府減少開支,與企業共度難關。而在專制國家中國是加稅,給企業增加更多的負擔。政府表面虛報經濟增速,掩蓋真相美化自己,不考慮民眾的感受與實際問題,實際上這對實體經濟有害。

而政府增加的稅收和收費最後只能轉嫁到老百姓和中小企業身上,增加中小企業和老百姓的負擔,對中國經濟的整體滑坡現象又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gaozhita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中國多經濟指標下滑 專家:硬著陸或已開始
中國經濟的宿命
房產和經濟恐「硬著陸」 中國股市下滑
韓志國:中國經濟的五個致命危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