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共不談經改 黨營企業持續壟斷

人氣 2

【大紀元2012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中國國營企業已是成千上萬中共黨員享受特權從中撈取龐大利益的金庫,在中共數月後將舉行十年一度的領導人交班之際,中國境內少數經濟學家,不顧中共的壓抑,積極呼籲儘速展開新一波的經濟改革,阻止國營企業的壯大,鼓勵民營化及建立消費導向的經濟發展策略,但中共似乎充耳不聞,持續壓制批評聲浪。

《紐約時報》報導,1970年代到2000年代,雖然政治改革在中國是禁忌的話題,但經濟改革卻是當時熱門的議題,要求經改的呼籲隨處可聞。然而,近10年中國境內雖然有社群網絡,但呼籲全面經改,為中國未來長期繁榮建立穩固基礎的聲音,卻變得微弱了。

專家說,這是因為現在的中共領導階層專注在強大國力的政治事務,不樂見經濟改革的辯論。在中國,目前能提出較佳經改論證的經濟學者,首推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

張維迎在一年半前遭北京大學解僱後,一直處於休假狀態。據報導,他的卸任與其尖銳的言論有關。休假期間他到處旅行,並發表演說,談論中國境內正在醞釀中的經濟問題,包括經濟增長減緩及民營企業財務崩盤等問題。

不過,張維迎倡議經改的文章,都遭到刻意掩蓋,外人無法取得,或僅能在二級刊物出版。例如,去年他接受新浪網的長達1小時的視頻採訪,雖然新浪網是Nasdaq的上市公司,但其仍與中共密切合作,刪除網站上僅流傳1個星期這段張維迎的訪談內容,理由是例行性的網站維護。然而,更多的專家訪談,仍舊可在其網站上找到。

另外,張維迎今年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的演說,似乎也遇到了同樣的命運。這場演說批評中國缺乏市場導向的變革,目前在中國各大報紙媒體,都無法找到相關內容,顯見中共不認同他的論點。網站上有關這場演說的視頻,只能在海外看到,在中國是被封鎖的。

中國某大黨營報社資深編輯說,張維迎之所以遭到封鎖,是因為他說了一般人不能講的事情,而中共是不容許任何人挑戰它的體制的。

看似溫和但言詞犀利的張維迎,支持諾貝爾獎得美國經濟學家主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主張自由市場經濟。他認為,挑戰體制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關鍵,以今日的環境來看,此係指削減中共對重要產業部門的控制。

過去10年,中共黨營企業對產業部門的影響力持續增強,包括汽車、航空、化工、能源、信息技術、機械、金屬、鋼鐵和電信等行業都受到黨營事業的控制。

然而,沒有人可以挑戰這個趨勢。中宣部今年明令禁止使用「壟斷」一詞形容國營企業。媒體記者表示,如果相關文章涉及討論國營企業操控眾多行業所造成的「減緩」效果,經常被禁止出版。

這與中國經濟開放前20年倡議削減黨營控制的氛圍大為不同,那個時期支持市場開放的經濟學家真是無人不曉。

近期經濟自由化被視為造成社會動盪的原因,隨著社會動盪的加劇,中共更重視「維穩」,壓制批評聲浪,包括有關經改的倡議。

張維迎認為北大亦是如此,附隨中共大談和諧社會的重要性,經改逐漸被視為麻煩製造者。他開始更有力地批評中共,並稱2000年代是中國「失落的10年」。

對於張維迎的批評,專家說,中國的政治人物不可能採納張維迎的主張,但應容許存在這樣的批評。雖然受到挫折,但張維迎相信他的意見,將會重新獲得重視。

張維迎早期曾參與走出共產主義計畫經濟的過程,其有關市場價格取代官定價格的主張,是1980年代中共推動改革的里程碑之一。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後,支持市場導向的經濟學家轉為守勢,張維迎赴英國攻讀博士學位。在鄧小平重啟經改後不久張維迎返國,持續經改主張,於1994年共同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在1997年轉赴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任職。

(責任編輯:陳俊村)

相關新聞
外電:炒作金融商品虧損 中共鼓勵國企索賠
外電:貢獻多貸款少 中國小企業的哀歌
國進民退 中共展開第三波國有化
外電:國企吝嗇繳庫 中共還利於民很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