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012未來科學與文化講座 中醫答疑(二)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記者鄧宇筑整理報導】胡乃文醫師、吳國斌醫師與鄧正梁醫師負責答疑:

問:僵直性脊椎炎用中醫或西醫治療效果比較好?侵襲器官怎麼預防?

脊椎發炎後黏連成竹子般

答:僵直性脊椎炎,中醫稱為「竹節風」,關節會黏連像竹子一樣,屬自體免疫疾病,男性多見,主要侵犯脊椎,大部份從骶髂關節開始往上侵犯,鮮少波及脊椎外的骨骼肌肉系統。中醫主要是對症下藥,有許多消炎藥物可利用,如白花蛇舌草、赤芍等。西醫主要是用止痛藥,嚴重的才會用類固醇。可以考慮中西醫合併治療,等症狀緩解後再將藥物停用。器官的侵犯極少,若真有器官受損還要查查是不是紅斑性狼瘡或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問:足底筋膜炎怎樣才會好?

足底
足底

答:足底筋膜炎若在腳跟,中醫認為偏向肝腎受損,非外傷性居多,要多休息,嚴重的可給予滋補肝腎之藥物。若病痛在足底前部,與火氣大有關,或是勞損,也是要多休息。

問:中醫療法和西方的順勢醫學(Homeopathy)有何相似與相同的地方?

黃帝
黃帝

答:順勢醫學真的是一種經驗醫學,尚無系統的理論,獨立於現代實證醫學外的治療方法,西方許多國家不列入保險給付是因為認為順勢療法所產生的治療作用主要來自治療過程對患者產生的心理暗示,反正就是不承認。

中醫是神傳醫學,有系統的醫學理論,有一脈相承治療方法,從《黃帝內經》到《傷寒論》,到孫思邈的《千金藥方》等等,是有醫道貫穿其中的,比順勢療法高超很多,可這麼說吧!

中醫是「神傳醫學」有甚麼根據呢?根據《黃帝內經》幾個篇章的敘述,例如《素問•六節藏象論》與《素問•氣交變大論》,岐伯都跟黃帝說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先師為何人?上帝又為何?

岐伯是黃帝的老師,黃帝稱其為天師,岐伯多次談到他的老師(先師),而岐伯的老師則跟岐伯說「醫道」是來源於「上帝」;所以「醫道」傳承的順序:上帝-先師-岐伯-黃帝。此「上帝」並非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上帝」,他是翻譯過來的,借用中國的「上帝」。「上帝」是天界的皇帝(主宰者),中國道教信仰就有「上帝廟」,祭祀「玄天上帝」。《黃帝內經》經文中並沒有詳細說明「上帝」,或許就是「祕中之祕」吧!

中醫的經絡、穴位、陰陽學說,治好許許多多西方醫學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現代醫學否認經絡學說,但更先進的電子顯微鏡卻證實了經絡的真實存在。道家醫術由來已久,怎麼可能被否定呢?

問:修煉法輪功一段時間後還可以把得出脈象來嗎?

真善忍
真善忍

答:修煉法輪功後還是有心跳的,所以還是可以把到脈的,但問題似乎在問修煉法輪功可否由脈象看出來?我們只能說,這是很好的氣功,對身體很好,可得到身心靈健康。

問:請問何謂癌症「標靶治療」?

答:標靶治療是針對癌細胞的突變、增殖或擴散的機轉,阻斷癌細胞生長或修復的作用,或抑制腫瘤血管新生,以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促進癌細胞死亡、防止癌細胞擴散的目的。

問:睡眠品質不好,應如何調整養生?

(Fotolia)
(Fotolia)

答:失眠古稱「不寐」、「不得眠」、「目不暝」。中醫治療失眠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即已提到「胃不和,則臥不安」與「邪氣客於五臟六腑」導致失眠的病機。中醫就是調整陰陽,所謂「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達到平衡就可讓睡眠好。西醫就是使用安眠藥。長期依賴安眠藥,不吃就睡不著,這也是大多數失眠病人的寫照。養生還是儘量讓心裡放空,不要有心事,睡前不要吃太飽,平常可適度運動。

問:常年為鼻病所苦,天氣一變就鼻塞,不能呼吸。

(Fotolia)
(Fotolia)

答:中醫稱過敏性鼻炎為「鼻鼽」,此病為肺脾腎虛寒,需要溫補。醫聖張仲景的桂枝湯、葛根湯、小青龍湯等溫散藥物都可運用。

問:尾椎摔彎掉了,坐著的時候常感尾椎末端疼痛,有什麼好辦法?
答:
尾椎的保養,重要的是要坐正,不要坐歪歪的,這樣會疼痛明顯,不管尾椎彎不彎,坐正對症狀緩解都有幫助。食療可用豬尾巴當藥引,加上補肝腎藥物內服。

問:膝關節退化疼痛,有何妙法?膝關節人工置換中醫有何看法?
答:
膝關節在中醫正骨中要看位置有沒有正,若位置不對關節比較容易磨損。膝關節置換可服用些補肝腎藥物,強化肌肉肌腱功能。

問:板機指如何治療?
答:
板機指多有壓痛點,原因是肌腱沾黏或肌腱較為硬化,可循壓痛點將肌腱舒緩放鬆改善。

問:失眠口臭心煩氣躁,該如何改善?
答:
這看來都是熱象,與平日工作壓力大,飲食重口味,睡眠較少都有關係。改善之道就是要睡飽,心情放輕鬆,可服用些清熱利濕養陰的藥物,如甘露飲之類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