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遇刺身亡50年 各界追憶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19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19日法新電)美國前總統肯尼迪(JohnF. Kennedy)遇刺身亡50年後,仍是政治詩作中壯烈犧牲的象徵人物之一,然而,歷史最終可能對他未完成的白宮雄圖大略,作出嚴格審判。

這位充滿魅力的美國第35位總統於1963年11月22日,在光天化日下遇刺身亡,享年46歲,震驚全球。

肯尼迪逝世50週年的紀念活動,也重新拋出檢視他持久影響力的議題;在擺脫灰暗戰後世界的搖擺60年代,這位領導人、也是政治偶像,就如同一顆耀眼星星。

肯尼迪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以改變啟蒙者的姿態崛起,對嬰兒潮世代來說,甘迺迪當選總統,是替人民帶來希望的時刻,而他遇刺身亡,希望也隨之破滅。

許多人對他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那位雄赳赳的二戰英雄、露齒微笑運動家、擁有迷人妻子且是寵愛子女的父親,或是在古巴飛彈危機期間,帶領全球脫離核戰邊緣的美國政治人物。

在肯尼迪過世後近20年期間,失敗和醜聞一再玷污美國總統形象,也幫助他成為致力遠大目標的崇高政治的象徵,就像他說讓人類登陸月球,「不是因為它們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艱難」。(譯者:中央社劉文瑜)

相關新聞
【新聞五人行】G7批中俄 美歐對中共祭出大招
【名家專欄】「雙重思維」在體育界無法立足
【時事金掃描】澤連斯基G7之旅三大收穫
全球房價最高十大城市 美國占半 香港居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