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中學生壓力大 移民更易受衝擊

人氣 34

【大紀元2013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多倫多教育局對學生做的統計調查稱:73%的多倫多高中生擔心未來,66%經常或有時感到很大壓力,57%有憂慮造成失眠的情況,而移民學生被認為更容易受到這些壓力的困擾。參加這項調查的多倫多教育局研究統籌邱綺雯 (Maria Yau)將這次調查發現稱為開創性的,同時給教育界敲響警鐘。

這是多倫多教育局第二次做學生統計調查,但調查中加上情緒話題是第一次。邱綺雯對《大紀元》表示,教育局很久前就想做這個研究,2006年的研究問了很多問題,但因為關於情緒話題有敏感性,所以沒包括。

這次調查前做了很多諮詢,包括社區、家長及校長等,她說:「過去幾年我們都發現,學生的成長及學習,除了拿學分外,他們身、心、靈各方面都非常重要。」

「所以我們想清清楚楚知道,他們在這方面是否有挑戰,有問題。 」 邱綺雯說,「如果我們不做這個研究,根本就不會知道這個程度有多深。」

女兒已經在大學讀書的大陸移民王先生說,孩子讀高中時,因為互相溝通有問題,時常會對父母發脾氣。開始以為是孩子接受西方教育,加上兩代人有代溝造成的,「現在看來,我們對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壓力不了解,也是重要原因。」

移民社交圈小 更易感到精神壓力

學生在情緒受到的壓力通常與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關係有關,與移民家庭對子女期望有關係,與在學校是否有朋友也有關係。邱綺雯說,雖然深入研究還沒完成,但是,移民家庭對主流社會不熟悉,可能會對子女的要求很高;加上不了解子女在學校遇到的壓力等,相信這些都會增加學生的情緒壓力。

致力於幫助移民青少年的燃動青年(Across U-hub)執行總監黃鳳玲認為,移民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精神壓力。她對《大紀元》表示,從她接觸年輕人的經驗看,特別是有移民背景的學生,他們的社交圈子比較小,「而青少年成長期其中一個特色,是他們很想在家庭以外也有社交生活。」

她說,年紀小的時候,孩子的每樣事都是父母安排好,不會有多少憂慮,到青少年時期,他們需要有自己的朋友,但他們缺乏交朋友的經驗。可能是因為移民背景的原因,父母輩的朋友未必適合這些年輕人,造成他們從零開始去建立朋友網絡,比較困難。

當他們遇到困難時,除了父母外,找不到其他人傾訴。她說,「可能有時睡不著是這個原因,我們成年人有時也會這樣,想不通就會睡不著。」

華人父母較少讓子女參加團體性活動,也會使他們社交圈子小。她說,她接觸的年輕人中,說父母也鼓勵他們學音樂,打球等,但這些活動通常是個人性的,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青少年時期,我們都經過這個過程,不想什麼都問媽媽拿主意。但到要自己拿主意的時候,因為沒有那拿主意的經驗,就變成了一種壓力。」 黃鳳玲說,比如有些人覺得學校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被人欺負了,但他們不敢講出來,容易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日積月累,就會變成憂慮,感到沒有出路。」

社區創造條件幫移民學生

燃動青年是華人社區因應年輕人需要而創立,為年輕人提供社交及表達自我的機會。黃鳳玲稱,很多年輕人有這樣的問題,如果告訴他們有4樣東西要做,他們很快就做好了;但讓他們自己決定有幾樣東西要做時,他們就覺得很難。原因是他們缺乏生活智慧去應對挑戰,可能就會演化成壓力。

燃動青年的活動每年吸引幾百名年輕義工參加。黃鳳玲說,他們堅持來的原因,一是可以擴寬朋友圈子,二是可以學習自立。聽到同齡人講自己的經歷,他們很開心,「他們會知道,原來有出路的。」

新移民年輕人剛登陸缺少朋友,遇到煩惱可能會沉迷於網絡中的虛擬世界,這是很多家長擔心的。燃動青年為年輕人舉辦特別活動,通過不同媒體,幫助參與者表達自己。黃鳳玲說,他們可以認識很多人,也可以找到自己想參與的活動。

她說,這些不同的活動都是採用義工組織形式,幫助參與者建立自信心,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

多倫多教育局期待改善學生精神壓力

(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多倫多教育局對學生已經有精神健康支持的服務,但這次調查的結果,顯然發現了與原來對學生壓力的認識有很大差別。教育局已經表示,將就此出台新的策略。

高中生承受的精神壓力,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大。《多倫多星報》一篇文章提到位於士嘉堡的高中Sir Wilfrid Laurier Collegiate Institute,2名參與精神健康支持的12年級學生Marwa Turabi及Alexis Yacoub稱,他們在一次工作坊活動中請其他學生寫下他們最大的夢和最大的害怕。

他們得到的一些結果是:我害怕我將永遠不會愛自己;我害怕我永遠不會被人愛。更多學生的害怕是:我害怕我將永遠不會成功。

參加這項調查的多倫多教育局研究統籌邱綺雯 (Maria Yau)對《大紀元》稱,這次對10萬多學生做的統計調查包括了很多問題,情緒只是最新加入的一個話題。教育局已經公布的,只是這個調查發現的總結,希望4月份後,會逐步發表對一些具體話題的深入研究結果,比如情緒問題與男女、族裔、及家庭收入等的關係。

對於9至12年級學生明顯比7至8年級學生面對更大的挑戰,邱綺雯稱,她相信與高年級的課程壓力更大有關,高中開始以學科為基礎,不像低年級有一名老師長期與學生在一起;高中的學術要求高了很多,很多學生開始要考慮將來的發展,比如是否上大學,以及讀什麼學科等問題。

她說,十幾歲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本來就有很多挑戰,包括朋友之間的關係壓力等。

關於學生的情緒健康,教育局一直是重視的,不同的教育局都在留意這個問題。邱綺雯說,經過這次的統計研究,多倫多教育局會在策略層面上更積極去應對這個問題。

多倫多教育局局長Donna Quan 稱,教育局已經有幾個計畫用於應對學生的精神及情緒健康問題。這次來自103,000名學生的聲音,「將推動和塑造我們的精神健康策略」,這些策略將在未來幾個月公布。

相關新聞
機密文件案法官聽取有關川普禁言令等辯論
防AI取代社區學院教師 加州法案待州長簽字
家長做這4件事 幫孩子健康快樂度暑期
美最高院將裁決川普豁免權案 需關注五件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