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華爾街精英分享成功心得

專訪洛杉磯摩根史丹利投資銀行助理副總裁楊家淦先生

人氣 2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盛元洛杉磯報導)現任洛杉磯摩根史丹利投資銀行助理副總裁的楊家淦先生,曾以經濟分析師的職務,在紐約華爾街的著名投資信貸銀行工作過11年。在為世界著名銀行和各大公司的投資操盤過程中,不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身處華爾街的廣闊見識也讓他獲得了獨到的心得,他的見解及觀點,會為讀者開啟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華爾街崇尚英雄 錘煉意志

美國80年代有一部電影叫《華爾街》,其中的一個片段是用100萬美元的巨額在下賭,誰賭贏了誰就是英雄。楊家淦認為華爾街是一個崇尚英雄和造就英雄的地方。在那裏可以把一個人的意志錘煉得無比堅強。他曾經見過一名華爾街的經理,專門喜歡聘用在大學裡有著運動背景的運動員。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常會覺得運動員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而華爾街的經理讓楊先生知道,運動員具有很強的競賽意識和永不氣餒的抗挫折心態。一場比賽下來如果以慘敗的結果結束,不是下場去苦惱,而是立即讓運動員站起來,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爭取在下一場比賽中反敗為勝。

華爾街對人的訓練思路是永遠考慮怎麼贏,而不是固守怎麼敗。實際工作中,楊先生看到很多運動員出身的員工,雖然不那麼聰明機靈,但是把控事物的意志力和自製力卻遠遠好於聰明卻脆弱的員工。華爾街的英雄主義使人感到今天坐在華爾街辦公是英雄,明天離開就無人問津。到了40歲或50歲以上,華爾街的普通職員已經變得很少,這是因為到了那個年齡,少部分人晉升為主管,大部分人則懷著英雄的悲情自覺離去。他們的離去不是因為不優秀,而是因為在那個後浪推前浪的金融波浪之地,永遠會有新英雄將前面的悲情者替代。

楊先生在華爾街工作的最大收穫是培養了積極的態度,錘煉了百折不撓的意志,在世界金融的頂尖之地,學會了駕馭多方面事情的能力。他見證了華爾街從人工操作到電腦發達的整個過程。過去打一個電話、用一個手勢輕輕比劃就能做到年賺百萬的記錄。現在已經漸漸將那個以個人為主的封閉壟斷市場打破,雖然他也看到一些黑箱的作業,但是楊先生認為華爾街不僅僅是一個金錢的遊戲場,還是一個間接造福人類的地方。

每當有新的公司想上市,或者科技方面有了甚麼新的進展,都要找到華爾街去要資金求得支持。也正是因此,華爾街的財富源源不斷。因為他們可以最先一步地知道新科技的動向、最新點子的提出和新公司的運作方向,等到三年後新公司或新產品興盛起來,華爾街已領先一步地致富。

投資不是投機 要抓準時機找規律

很多人都想投資房地產或股票賺錢。但楊先生建議每個人還是應該在自己的所在領域裡好好耕耘。如果開一個小店比投資的錢來得更好就不要去輕易投資。2000年美國股票風靡盛行,很多人看到炒股者一天能有幾萬、幾十萬的收入羨慕得不行,有的辭去工作專門炒股,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收入還丟失了原來工作的飯碗。楊先生認為投資不是投機,也要靜下心來研究規律。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網上和專家求教探討。但有人在網上購物3、4個小時樂此不疲,而研究自己的投資卻不捨得花功夫。

楊先生說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週期,有一個上下起伏的規律。要花深入的功夫研究才能發現機會,投資沒有永遠的賠和賺。看投資機會也要結合一些哲學的思想,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光鮮的一面。投資如果只抱著一個東西不放,今天賺的錢也許明天就會吐出去。投資就是要抓準機會,找到規律,知道週期的大致變化,以便知道錢甚麼時候該進,甚麼時候該出。

華人專精數字 應學會包容合作

世界上華人和猶太人,對數字有著特別的敏感和天賦。猶太人由於來美國時間早並精誠合作,在美國的經濟命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華人由於不注重自身的提攜與合作,常常孤軍奮戰,整體經濟實力在美國沒有甚麼分量。每年9月的猶太人新年,交通異常擁擠的紐約立即變得暢通,是因為有許多猶太人在金融重地–紐約上班,楊先生認為華爾街猶太人幾乎能占一半的比例。他們雖然平時也競爭激烈,但是互相之間並不妒忌,有了陞遷的機會一定會先推薦自己的同族。而華人常常有提升同胞自己將被取代的心理,致使整體力量提升很慢。

在猶太人合作的項目中,總是把目標放在第一,設法先把事情做成,等成功了再分利益,因為他們認為做不成誰也賺不了。而中國人常常先爭起來,結果因為意見不一而把事情擱淺。楊先生建言,既然來到了國外,中國人應學會入鄉隨俗,學習猶太人的團隊合作精神,把自己的眼光放遠、放大,學會理解和包容。不去扎堆跟風,多元化地設計自己,發展自己。◇

相關新聞
美駐華大使:中共說一套做一套 嚴重背信
【直播預告】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週四登場
美眾院通過法輪功保護法 學者:遲來的正義
策略師分析:拜登川普首場辯論的風險機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