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協講座談台灣選民 「認同」是主軸

人氣 6

【大紀元2013年03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畢儒宗劍橋市報導)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23日假哈佛大學舉行中華民國「頂尖大學訪問學者專題演講」,由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蔡佳泓教授主講「誰是台灣選民」。蔡教授根據1996年以來台灣全國性選舉的調查資料分析「台灣選民」傾向的變遷及其背後的可能因素。他指出,「認同」問題是台灣選舉的主軸,內涵也在改變,由最初的本省∕外省的省籍認同,轉變成台灣∕大陸的認同,使得大陸政策在台灣選舉中扮演重大的決定因素。

蔡教授的研究集中自1992年以後的大選及全國性選舉的結果。近幾年台灣社會有所謂「南綠北藍」的說法,指南部地區屬於民進黨 的天下,北部則是國民黨的地盤,蔡教授試圖透過選舉結果來驗證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蔡教授表示,「認同政治」中外皆然,觀察去年的總統大選可以明顯看出有所謂的「頂尖1%的富人」及「其他99%的一般人」兩種不同群體,人們會根據自己的經濟地位而選擇認同群體。在台灣,認同政治最早的涵意是所謂外省人及本省人兩個族群的認同。後來國民黨為了達到省籍平衡,蔣經國還有提拔台籍精英的做法。

他表示,認同的性質隨著社會改變而改變,現在的台灣內部的族群認同比較多樣化,有所謂外省人、閩南人、客家人及原住民;在外部的認同上則有所謂台灣∕中國的認同問題。其中,台灣∕中國的認同似乎成為近幾年台灣全國性選舉的主軸。

在選舉結果上,向國民民進兩大黨靠攏的趨勢在過去20年越來越明顯,小黨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在立法委員選舉的得票率上,兩黨的差距,自1992年國民黨領先約25%,萎縮到2012年約3%。

除了兩黨差距大幅縮小的變化外,兩黨選民的結構也出現很大的變化。蔡教授用以黑白顏色深淺在台灣地圖上標示出選民在個地區對國民黨的支持度,結果發現,在1992年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在大台北地區的支持度其實不低,中南部地區是國民黨的天下。但在2012年的選舉,台北市反而成了對國民黨支持度最高的地區,呈現深黑色,原本非常親民進黨的南投也完全變色,在2012年成了國民黨的地盤,其他中南部地區,也逐漸褪色,越往南顏色越淺。唯一不變的是所謂桃竹苗三個縣市,一直是國民黨的鐵板營地。

此外,根據選民收入來看,低收入選民似乎也未必就格外支持民進黨。2000年左右,受親民黨成立及宋楚瑜參選總統的影響,國民黨的選民支持度在2000及2001年暴跌,但之後出現穩步回升,這個情況在不同教育水平及經濟背景都一樣。在2008年的大選及立委選舉,國民黨獲得的支持度在各群體都達到高峰,但在2012年的大選則出現普遍性的下跌。◇

相關新聞
專協年會暢談宗教對文化影響
專協特刊徵稿
專協年會演講嘉賓名單曝光
談繼欣:ABC一代的回顧與展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