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生怕心 失仙緣

作者 : 明古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時,在萊郡(今山東掖縣)有一位讀書人春日到郊外遊玩,走到一處庭院的幽深之處時,覺得很累就在此小睡一會兒。

睡夢中,他聽見空中有人說:八仙就要來此處了,快快打掃一番。那位讀書人聽到此處,便從夢中驚醒,此時忽然有清風陣陣吹來,灰塵全被吹走了,好像冥冥之中有人在打掃一樣。他頓時明白:自己剛才在夢中,真實聽到了另外空間中的生命說話的聲音。

想到仙人要來,成仙的機緣就要到了,他馬上整理衣冠,在亭側恭敬等候。不久就有八位衣衫襤褸的人來了,這位讀書人一見,悟到他們一定是八仙所變化,於是立刻跪了下來,懇求他們度他成仙,擺脫塵世之苦。八位神仙所變化成的人先還推辭一番,後見讀書人跪在那兒,苦苦相求,好像意志非常堅定的樣子。於是他們便說道:快起來,跟我們走吧。讀書人一聽立刻站了起來,緊緊跟在諸位神仙之後。

只見八仙繞此亭三圈,頓時就是另外一番景象,高閣聳立,山巒疊起,大海波濤陣陣。他們登上一處臨海的高樓,讀書人向遠處眺望,只見仙山顯現於煙波浩渺之間,時隱時現,似幻又似真。這時八仙說道:可去矣。頓時就有九朵蓮花漂了過來,八仙都從高處跳了下去,穩穩的落在蓮花上。他們招手讓這位讀書人也跳下來。可這時這讀書人卻害怕了,他想高樓這麼高,要是跳下去沒有落到蓮花上,那不就掉進海裡淹死了嗎?他就這樣動了許多害怕的念頭。

八仙看他不敢跳,便乘蓮高歌而去,頃刻之間一切景象消失了,讀書人環顧四周,發現在一處陌生的地方。不一會兒,他看見有人經過,連忙趕過去詢問,一問才知道,此處乃是蓬萊閣,到萊郡要走二百多里的路。讀書人知道他錯過了成仙的機緣,最後只有垂頭喪氣的回家。@

(資料來源:《秋燈叢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雨淅瀝,霧氣濛濛。雨夜讀書,也禁不住一絲淡淡的憂鬱湧上心頭。然而,當我偶然在書本上看到了「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句話時,內心為之一震,時常縈繞在心頭的那些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了。
  • 代雖然不斷進步,由一波、二波、三波乃至今天所謂的「第四波」──電腦時代。但是,我們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依然不變。每逢新春,家家戶戶除了把房子內外打掃乾淨、重新粉刷、貼上春聯、蒸年糕、穿新衣、戴新帽,和將平時捨不得示人的骨董字畫搬出來擺飾以外,還要到花市裏選購些鮮花盆景等「年花」,把「家」布置得煥然一新,顯得喜氣洋洋。
  • 中國古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俗謂「不三不四,不仁不義,算甚麼東西」這句話是對那些違背人倫,背棄仁義道德者的鄙視之辭。
  • 仁者樂山,意在胸懷仁愛之心。仁者,就要像山一樣的平靜、沉穩,無所畏懼的傲然屹立,有對真理、信仰的堅不可摧的意志,不為各種世間外在環境所動搖。仁者志存高遠,無論在任何時候,自強不息的盡自己的責任,關愛他人,愛護萬物,向善向上,具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德行。
  • 秉持綱常倫理,則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皆正,這個世界必將和穆安祥、國泰民安樂。
  • 煉幾千年來貫穿著中華文化,成仙成道,修成正果,返本歸真,許多故事被流傳和記載。然而世間迷幻深重,無論歷史上多少神跡的顯示,白日飛昇,虹化羽化,或是神通大顯, 若干年後,人們都是當作虛無飄渺的神話傳說。 很少人細想一下,若是全然虛無飄渺,而何以能幾千年承傳下來?因為看不見的就不相信。
  • 秋戰國時代,晉平公執政的時候,有一天,晉國貯藏珍寶的庫房失火。
  • ,也叫做甜梅,依品種不同,有金杏、白杏、紅杏、八達杏、火杏和木杏等之分,是和我們的國花──梅一樣,同屬於薔薇科的一種落葉喬木。高4至9公尺,樹皮呈暗紅棕色,表面有不整齊縱裂紋,幼枝則很光滑。葉片互生,闊卵圓形,先端長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不明顯重鋸齒。花在早春開放,時間比梅花稍晚,同樣在開花後才長出葉片。
  • 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他的事蹟在《尚書.大傳》中記載:「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 (shown)扶桑擁有不少雅號,如朱槿、赤槿、日及、宋槿、照殿紅、二紅花等, 幾乎終年花開滿枝,紅花綠葉相配,顯得特別鮮艷照人, 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花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