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餐館旅館業學徒工的遊學傳統

人氣 16

【大紀元2013年03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諸葛林德國報導)有一首每個德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德國民歌,歌詞中寫到:一個從沒出過遠門遊歷的磨坊工人就不是個好磨坊工人,這首歌唱出了一個流傳至今的古老傳統,那就是遊學。通常手工藝學徒在學校學習結束後,必須出遠門遊學四方,一方面檢驗自己學到的手藝是否過硬,另一方面學習其它工藝技巧,累積經驗,這個遊學的過程是出師前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目前德國專業人才緊缺,一些行業不要說找到好員工,就是找到好的學徒工都不容易,哪個企業也不想放走人才,但是學徒工遊學的傳統仍然不能丟,在廚師和酒店業也是如此。如果一個學徒工能到世界各地遊學,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增長見識,獲得更多的空間實現自我價值。

據酒店餐飲業專業雜誌AHGZ報導,德國Herford市Vivendi酒店的經理Carmen Schneider在瑞士洛桑的酒店學校畢業後,曾經在La Residence酒店、Beau Rivage酒店和日內瓦的Cornavin酒店裡工作。「我學到了宏觀思維方式,不會只盯著自己眼前的一點點事情,而是大膽地去規劃未來,也學到了必要的本領」,Schneider在談到遊學生涯時這樣說。

德國Heilbronn的Insel酒店的兩名經理Patricia Mayer和Stephanie Landerer也很珍惜她們當年的遊學生活。Mayer是在慕尼黑的四季飯店接受的職業培訓,之後她去了意大利、法國和瑞士,到不同的酒店裡工作。而Landerer則是在杜塞爾多夫的一個酒店當學徒,後來去倫敦和巴黎遊學。

Dietrich Enk 是位來自萊比錫的廚師,他的遊學生涯尤其豐富。他曾經在遠航游輪上當廚師,在瓜地馬拉工作之餘學說西班牙語,還在加拿利群島的特內裡費島上為探險家Thor Heyerdahl烹調美食。最後他又回到了萊比錫。他說:「我學會了在烹調時機動靈活,不墨守成規,用現有的東西製作飯食,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本事,這對我現在的工作有很多好處。」

那麼僱主又是如何看待學徒遊學的呢?「原則上來說,從事酒店業的工作人員需要具有高度的靈活應變能力和願意改變自己的心態」,德國Accor連鎖酒店新聞發言人Eike Kraft說。其他僱主的反饋是:積累經驗,帶進新想法,這對任何一個企業都有利。還有的僱主表示,「瞭解不同的組織結構,瞭解其他國家和當地的風俗習慣,這些都可以幫助發展自己的長處,發現自己的能力。」

但也有些老闆擔心好的人才一出去遊學就會從此流失了,尤其是現在好的人才不好找,人才流失了就更讓人撓頭。對於此,專家的建議是:老闆們給學徒找地方去遊學,比如和自己有交情的企業,或者同一個集團的其他地方的分支等等,這樣學徒回來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遊學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也並不意味著總是能積累到好經驗,而且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夠獲得很大收穫,遊學也不適合於所有的行業。另外,在外國的工作條件和狀況無法預知,季節性工作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遊學很難事先計劃得很完滿,只能大致規劃多長時間,去哪些地方申請位置,要學到甚麼東西等等。專家建議在一個地方最好停留一年以上。

當然,遊學路上一切都要準備好,從勞工許可、簽證到稅收和社會保險,都得自己來。遊學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費掙出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Carmen Schneider認為,一個年輕人只有在承擔責任的時候,才能成長。她鼓勵年輕人說:只要你們還沒有家庭包袱,就收拾衣服上路吧,從遊學生涯學來的獨立自主精神,超過了僱主對員工的期待。

(責任編輯:文婧)

相關新聞
德國立法重視學徒  合法妓院也不例外
郭老學徒:從張丹紅事件看價值觀
德國學徒工位置空缺3萬
德國學徒減少 企業搶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