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勞工糾紛倍增 就業市場前景不妙

人氣 40

【大紀元2013年0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近來,中國南方出口帶爆發了一連串罷工和抗議活動,再次表明經濟增長趨緩和工資持續上升已開始危及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就業市場前景。

《華爾街日報》報導,香港工權組織中國勞工通訊的統計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大陸已經發生了201起勞工糾紛(包括罷工在內)。其數量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僅在深圳一地就發生了17起。

過去10年間,製造業一直是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中的關鍵要素,但現在卻在工資水平不斷上升、國內外需求疲軟以及人民幣升值影響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些企業倒閉,一些企業搬遷至中國內地或轉移至海外,只為維持低成本。過程中工人們往往得不到多少補償。

人力資源咨詢公司「人力集團」調查4,000名中國雇主後發現,第二季度招聘淨預期值由第一季度的18%跌至12%,創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招聘淨預期值是準備增雇員工的公司比例和上一季度減員公司的比例之差距。

到目前為止,中共領導人仍不願將經濟政策轉向刺激模式。在剛剛結束的中美峰會中,習近平向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他對於目前趨緩的經濟增長感到滿意。但如果就業市場中的問題引發社會動盪,習的如意算盤也許就會改變。

回顧2008年末,當時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中國出口廠商倒閉潮,使上千萬中國工人失業,那時候大規模失業的前景是促使中共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部分原因。

深圳金順台藝品廠的工人們在中國五一勞動節後返廠時,發現工廠的大門上張貼著一張告示,宣佈該廠因經營困難而倒閉。曾在該廠工作的李革命(音譯)表示,工廠方面沒有提及對工人的補償問題。他說:「我在金順台藝品廠已經幹了15年。我希望獲得這些年工作的補償。」他今年45歲,目前已經在另一家公司的倉庫找到了工作。

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稱,金順台藝品廠成立於1992年,生產各類玩具和聖誕節裝飾品。該公司的老闆是台灣商人鄭榮文,他曾擔任深圳台灣商會會長。

200多名曾在金順台藝品廠工作的工人多次在該廠門口舉行了抗議活動,最近一次是在5月20日。但據李革命稱,這一糾紛仍未得到解決。他是無數受到工廠工作吸引而從内地來到南方的農民工之一。

深圳市總工會表示他們已經介入了這一糾紛,但並未提供更多細節。

最新的數據加劇了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的擔憂。中國5月份出口同比增幅降至1%,表明市場對於中國沿海地區工廠產品的需求低迷。

除出口需求增長放緩外,中國製造企業的競爭力也下降。據中共官方數據,2012年年底,打工者人均月收入為人民幣2,290元(合374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8%。

此外,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這不僅拖累了出口企業的銷售,也壓低了這些企業的利潤。

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已經搬離了深圳,將工廠轉移到勞動力和地皮成本更低的臨近城市。一旦工人們拒絕轉移,就可能激發勞工糾紛。

深圳市格美傢俬有限公司的員工和前雇員表示,該公司一度擁有60名員工,但現在已將工廠轉移至深圳109公里之外較小的城市惠州。

前雇員謝水先(音)表示,在該廠搬走之前,他在這兒已經做沙發做了一年多。他表示,工人們抗議搬遷,但最後還是接受了和解。他說:「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阻止搬遷。」工廠給他補發了兩個月的拖欠工資,並給他人民幣1,000元作為賠償。

上海師範大學勞動法專家劉誠說:「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下降和勞動力成本增加,未來勞工糾紛的數量勢必會呈上升趨勢。」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珠三角企業接連倒閉  重創租務經濟
廣東去年逾2400家外資工廠關閉
工廠倒閉亂象 凸顯中國破產法名存實亡
東莞鞋廠倒閉 鎖600工人為保安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