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鋼金屬文創精神 板金觀光工廠巡禮

font print 人氣: 14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孫幗英台灣台南報導)志鋼金屬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決議將製造業與服務業結合,成立台灣金屬創意館,打造全國第一座板金觀光工廠。2013年4月底剛通過觀光工廠認證,已有近百個團體前來參訪。這天,我們在總經理郭治華的陪同下參觀了金屬創意館。

入門右側草皮是金屬環保動物園,廢物利用既有的金屬器具,如:汽油桶、鍋子、彈簧等組合成水牛、乳牛、黃牛和豬,造型相當樸拙有趣。

郭治華表示,金屬創意館有五個主軸:教育、傳承、觀光、體驗和文創。經由產學合作,公司擁有一個藝術創作團隊,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思想沒有汙染,可以好好發揮創意。他指出,將來左側還要打造成金屬藝術裝置區。

志鋼金屬總經理郭治華談金屬創意館未來展望。(攝影:賴友容/大紀元)

在金屬創意館文化展示區的正中央,有一棵「志鋼同心樹」,是由6片主體樹幹組成的,樹幹上方有6個閃著紅光的心型圖案,代表6個共同創立志鋼金屬的好朋友。這棵台灣茄苳樹象徵著志鋼上下同心及堅毅不拔的精神。

文化展示區呈現了台灣金屬創意館的發展史,包括志鋼金屬的創業歷程、榮耀展示、媒體報導,以及來自各界的感謝狀,還有一對非常醒目的劍獅,一公(鋼製)一母(木製)很有特色。

教育體驗館陳列了金屬發展史,從最早期發現的銅到現代的金屬合金。參觀者可以動手試試看,從磁鐵吸著的情形來判斷這塊白鐵裡是否含有鐵質。牆上也展示了當今不易見到的早期製作金屬用品的工具,如:圓規、三角板、手動鑽孔機、微距量尺、銲槍、銼刀等。

接著是金屬文創區,以可愛的造型表現台南的生態和文化特產。五路財神(五隻黑面琵鷺腳踩著繩子)、一路如意(一隻黑面琵鷺和如字)、DIY產品劍獅金剛(變形金剛胸前有劍獅鎧甲)、鋼片立體組合的赤崁樓模型、收納文書夾的金屬線框、螞蟻造型擺飾,以及客制化logo設計等。郭治華表示,這都是藝術創作團隊的巧思。

DIY紀念幣體驗區有一台金屬印製機,點選一個圖案(台灣黑熊、黑面琵鷺、劍獅)後,投入圓形小銅片,親手操作轉盤,利用銅的延展性,讓小銅片經輾壓刻上圖案,就成了橢圓形的紀念幣,沖孔後可當掛飾。

透過輾壓技術,可親自將圓形銅片創造成「劍獅」項鍊或手鍊的墜子。(攝影:賴友容/大紀元)

金手DIY教室,提供半成品材料,讓參觀者在短時間內完成簡單可愛的筆筒或機座,體驗金屬材質卻有溫柔觸感的驚喜。

此外,用上了漆的螺絲墊片和螺絲做成的馬賽克,所拼成的蒙娜麗莎圖樣,藉著深淺不同的色彩,在參觀路線中玩弄著觀眾的視覺。

冷硬的金屬製品融合了文創精神,展現了不同的風貌,也引發了新的商機。郭治華說:「今年端午節,文創商品受邀在新光三越展出,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至於未來的展望,郭治華透露,預計年底在金屬創意館後面蓋四層樓的觀光二廠。一樓金屬藝術作品展場;二樓金屬博物館;三樓大型會議室;四樓餐廳。他肯定的期許,志鋼將以這個平台跟在地藝術家結合,帶動台灣金屬藝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