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求精湛 藝界垂典範

作者 :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明代馬伶名錦,字雲將。其祖先是西域人,當時人們還叫他馬回回。

馬伶,是金陵戲班裏的一個演員。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國家在這裏設有文武百官。正處於太平盛世,人們容易作樂,那些到桃葉渡、雨花臺遊玩的男女,摩肩接踵而來。此地以演技著稱的戲班,大概有數十家,其中最著名的有興化部、華林部兩家。

有一天,新安地方的商人,聚合興化部、華林部兩家大會演,遍邀金陵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與名妓美女,會集到一起觀看。興化部在東肆,華林部在西肆,都演奏有關椒山先生事蹟的《鳴鳳記》。

等演奏到一半的時候,音樂或悠揚舒展,或低回婉轉,音調時高時低,節奏快慢有致。觀眾們都稱善叫好!當演至兩位相國爭論河套之事時,西肆扮演嚴嵩相國的叫李伶,東肆則是馬伶。在座的賓客,對西肆的表演大加讚歎,他們或大呼上酒,或將座椅更加移近西肆,連頭也不再轉向東肆。不一會兒,東肆已不能將全劇演完而收場了。詢問原因,乃是馬伶恥於落在李伶之後,已經卸妝逃去了。

馬伶,是金陵善於唱歌的演員。他走後,興化部又不肯用別人替代他,於是竟然輟止他們的演技,而不再演出了。這樣,就只有華林部獨步當時,名震整個藝壇。

走後三年,馬伶回來了。他遍告舊日的夥伴,請求新安商人說:「今天,希望您大開宴會,招請以往的賓客,願意與華林部,共演《鳴鳳記》,興化部、華林部再聚對演(雙方兩個原戲班打擂臺)以奉獻一日之歡樂。」

演奏開始了,不一會兒,又演到兩相國爭論河套之事,馬伶又扮嚴嵩相國出場……演著、演著,李伶忽然失聲叫絕,匍匐著向馬伶自稱弟子。興化部這一天,就凌駕超出華林部甚遠而望塵莫及了。

這天夜裏,華林部的人,來對馬伶說:「您是天下演技很高明的人,然而沒有辦法超過李伶。李伶之扮嚴相國像到了極點,您又從哪裏得到師授,而超出於他之上呢?」

馬伶說:「本來是這樣,天下的人,都無法趕過李伶,而李伶又不肯傳授給我。我聽說現在的相國昆山顧秉謙這個人,是和嚴相國極相類似的人。我就跑到京師,請求在他的門下,做了三年差役。我馬伶整天在朝房侍候昆山相國,觀察其舉止動作,聆聽其談吐言語。時間共三年之久,就終於學會了。這就是我所拜的老師。」

華林部的人,與馬伶相互參拜而去。(藝界雙魁們的崇藝道德和規範,由「相互參拜」可以想見。他們雙方的對擂表演、公平競爭和敬業精神,同屬千古絕唱,令筆者歎為觀止!)@*

(出自《續古文觀止‧侯方域〈馬伶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藏字石」經過專家們三次考察、鑑定,又有中共官方高層筆桿的定調,迅速引起中國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國土資源報》、《中國礦業報》、美國《僑報》、香港《南華早報》、《天津日報》、《廣州日報》、《錢江晚報》、《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等十多家報紙,中央電視臺一、七、十套節目、旅遊衛視、貴州電視臺、貴陽電視臺等多家電視臺以及《中華網》《人民網》、《新浪網》等近100家網站媒體先後對掌布「救星石」進行了報導,平塘奇石旅遊熱隨起。
  • 約,南朝人,南齊東昏侯永元年間任司徒左長史。沈約左目重瞳,腰有紫痣,聰明過人,發明四聲譜,藏書二萬卷,是著名文人。
  • 古人認為世事無常,人生如夢,提出人生歸屬問題。意在警醒世人:且莫費盡心機貪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唯有積德行善,修道向善才是真正心靈的歸宿。如《南柯太守傳》講述一東平人淳於棼夢入大槐安國,招為駙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甚有政績,榮耀一時,後有檀蘿國軍來侵,淳於棼戰敗,不久公主亦病死,淳於棼遭國王疑忌而遣歸。
  • 22年前,憑著對製琴藝術的熱情,蔡明助拋下穩定工作,帶著家人與朋友們的不理解,毅然前往意大利小提琴製作重鎮——克雷莫納(Cremona),希望實現他的人生理想。
  • 事實上古代沒有工筆畫之說,摹寫事物,通過描繪形象反映作者主旨的繪畫能力,是神傳給人的技能。
  • 據當地村民介紹,早在2000年布依族人桃坡村支書王國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字體,布依族有自己的文字,很少人認得漢字,當時並未當回事。
  • 程、劉二人,在相隔數千里之外,聞問與音訊都不通、不知,是生是死更難預料的情況下,彼此卻各自矢志貞潔、守義,積三十餘年仍如一日這樣的表現。
  • 鄰村有位姓張的老人,向人講述了他家往上第十六代祖先「張百忍」的故事。
  • 古時候,有一對老兩口,家道殷實,有房有地,吃穿不愁,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他們膝下只有一子,機靈可愛,討人喜歡。所以他們對他是百般呵護,如同心尖肉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