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藝術博覽會》中的寫實風

周圓
font print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

2013年在台北市世貿三館舉辦的第三年舉辦的新藝術博覽會,如同往年一樣熱鬧多元,參展的藝術家除了台灣本地。更有來自歐、美和中國大陸,作品風格從傳統、寫實到抽象、前衛都有。然而與往年相較,著重細膩寫實功力的繪畫,不論走古典、懷舊路線,還是採冰冷犀利的現代新寫實風格,都有增長的趨勢。

這種情況顯示了在當代藝術市場中,傳統的寫實技法是永遠不會退流行的。事實上,多數觀眾仍然偏好自己生活上熟悉的景象,能夠「看的懂」的畫面。特別是主題優雅、描繪精緻的題材,最為喜聞樂見。這一點可能要令強調顛覆傳統、拆解物質世界的邏輯結構、挖掘人性幽微的前衛人士氣短了。

寫實畫家的功力、才華與付出的心力和時間完全體現在作品中,觀眾看的到,也深受感染。有的作品流露出心靈上的沉澱,寧靜與祥和中時間仿佛凝結成為永恆;有的作品表現了人性中純樸、善良的一面。或許,在今日五光十色的現代生活中,單純、樸實無華與寧靜都顯得特別珍貴,也正是繁忙中人們所需要和渴望的。

會場一角。

以下聊舉數例以饗讀者。

台灣水彩畫家程振文以細膩而溫潤的筆觸,加上無比的耐心描繪出台灣最典型的「阿嬷」。畫家從自己母親面對家庭的苦難,仍不計辛勞、無怨無悔付出的身影中,看到台灣民間最純樸動人的力量。他的作品多是布滿歲月刻痕的老嫗或老農,然而他們皺紋卻映襯出真誠和滿足的笑容,歷盡了世事滄桑,又能返樸歸真。

《台灣的母親》,程振文,水彩,76x57cm,2012。

程振文曾經擔心這些畫並不討好藝術市場,他的朋友也斷言過這些畫賣不出去,因為世人多喜歡風花雪月、俊男美女;「沒有人會把別人阿嬷掛在家裡」。畫家心裡也掙扎著,花這麼多時間畫,萬一不能賣錢怎麼辦?可是程振文就是不會畫美女,他一心想畫這些辛苦的媽媽,想畫這些曾經與命運拼博的老農,「那些皺紋最吸引我。」「畫必須先讓自己感動,才能感動別人。」

可喜的是,這些純樸善良的笑容與皺紋也感動了無數的觀眾,收藏家甚至有遠自香港來的,可見人的內心都還守著一塊同樣純樸善良的心田。

《新綠(Pale Green)》,陳秀雯,油畫,45.5x53cm,2012。

《新綠( Green)》,陳秀雯,油畫,45.5x53cm,2011。

《榮枯之間(一) 》,陳秀雯,油畫,162X130cm,2011。

台灣年輕女畫家陳秀雯有感於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生活中,古老傳統的東西已逐漸的消失。本著對舊時光的懷念與追憶,畫家結合鄉土寫實藝術及超寫實主義,試圖將台灣傳統建築以靜物的形式來呈現。作品《保瓶系列》與《瓶景系列》、《存歿之間系列》、《榮枯之間系列》等,便是希望將台灣特有的傳統建築、事物、人文風情,能隨著創作一併被保存且不斷的傳承下去。畫面不只流露了畫家情感和思維,也呈現了歷史的痕跡以及時代的變遷;喚起了許多台灣人的回憶及共同情感。

賴志豪《甜美的靜默》

《粉玫露凝香》,古雅仁,油彩,50cm x 33cm x 2cm。

《詠菊 》,古雅仁,
油彩,91cm x 72.5cm x 2cm。

展覽中走傳統古典風格的還有留學意大利佛羅倫斯,專攻古畫修復的台灣畫家賴志豪,以及台灣新秀畫家古雅仁等,他們的靜物畫不僅展現了深厚的寫實功底,也展現了畫家內心嚮往的一種寧靜與安詳的理想境界。此外,大陸畫家陳利、王文琮等等也都各有佳作。

《信仰守護者(Defenders of the Faith)》,Boyko Kolev,油畫,70x60cm,2013。

《新綠(A New Green)》,Boyko Kolev,油畫,40x80cm,2012。

《遠離孩童(III)(Keep away from children(III)(My Revolution))》,Boyko Kolev,油畫,80x70cm,2012。

歐美畫家中,出生於保加利亞的畫家Boyko Kolev,曾經細心鑽研古典大師的技法,對古典寫實畫法有著深厚對功底。初期以複製古典名作聞名;在長期浸淫於藝術大師巨作的海洋後,畫家開始思考尋求自己的定位,選擇了以照相寫實為主的風格。一般認為繪畫是把現實的立體世界壓縮在2D的畫面上,他則認為要把2D的事物再還原到3D,並以加倍的用心來感動觀眾。他取材自生活中簡單的小事物,用心構思和描繪,使作品雖然極其簡潔卻又十分耐看。如《信仰的守護者》,單純的色彩,簡樸、寧靜,看久了有一種平靜的感覺。也由於幼年生長在物資窮困的環境,長大後對於童年視為奢侈品的糖果零食等有著一些獨特情感,他也以放大寫實的手法來從新審視這些色彩繽紛的誘人糖果。

《舞者II(Bailarina en monocromo II)》,Sergio Martinez Cifuentes,油畫,116x89cm,2011。

《小小舞者(Pequeña bailarina con tutú blanco)》,Sergio Martinez Cifuentes,油畫,100x100cm,2013。

塞爾吉奧•馬丁內斯(Sergio Martinez Cifuentes),1966年出生于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是一位自學畫家,自幼就嶄露出繪畫天分。早期以風景畫為主, 1987年婚後開始畫人物,以肖像和人體聞名。在藝博會上,他的《芭蕾舞者》系列充分展現了深厚的基本功,對美感的敏銳觀察力和細膩表現力。

LUIGI PELLANDA的《花朵與椰子》

而去年在博覽會上普受矚目大意大利畫家LUIGI PELLANDA ,今年再度以冷靜犀利的畫風成為亮點。他的靜物兼具超現實與超寫實的效果,十分吸引人。同樣去年也參展的西班牙畫家Picart,今年展出了西班牙特色十足的《騎士》,《Amor Ordinem Nescit》;Marc Figuras的《光之嚮往》則描寫了巴塞羅那城市著名的高第建築前,妙齡女子匆忙經過的浮光掠影。

西班牙畫家Picart的《騎士》。
《Amor Ordinem Nescit》,Gabriel Picart,油畫,71.2 x 101.6 cm,2008。
Marc Figuras的《光之嚮往》

廣大展場中顯然還有不少佳作,只是筆者來去匆匆,未及遍覽,不免有遺珠之憾。幸好藝博會每年舉辦,藝術愛好者仍有機會去找到激蕩出自己內心回響的作品。藝術就是應該帶來人心昇華的,不是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華民國文化部支持贊助下,擅長以機械動力作為創作媒材的藝術家徐瑞憲,在紐約市蘇活區456藝廊呈現了一個「進行中」的展覽計劃—「未完的旅程」。展覽於6月25日結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去參觀。
  • 台美合作設置的「公益平台」網站今天正式運作,平台協助花東地區原住民工藝創作者及工作坊網路行銷,連結國際與在地文化。
  • 第三屆「2013 臺美人藝術家鄉情藝展」由南加州臺灣師範院校校友聯合會主辦,6月1、2日在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舉行。展出14位旅美著名藝術家的56幅精心作品,包括磚刻浮雕、油畫、水彩、素描、陶瓷畫、壓克力畫、膠彩畫等創作。藝展為臺美人傳統週系列慶祝活動之一。
  • 2013桃園縣藝術下鄉活動,是桃園縣政府今年首推大型基層巡演,自6月7日起到8月30日,深入全縣13鄉鎮市,規劃17場次,總計20組國內外優質藝文團隊,邀請縣民們一同共襄盛舉!
  • (大紀元記者吳佳芬台北報導)一場結合了大型投影技術、動畫設計、配樂、介面設計、互動式感應的科技互動大展,規模為台灣前所未有,表現的主題卻是最正統的古典藝術文化,兩者的撞擊會產生什麼樣的奇妙反應?6月12日至16日於花博爭豔館「新唐人穿越時空互動大展」將會帶給民眾全新的體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