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千禧代的十大特色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年齡介於18至34歲的千禧代佔美國總人口1/3,他們生長在網絡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也是教育程度最高(61%念過大學)的族群,他們曾目睹金融風暴重創經濟,體會過工作難找和起薪太低的艱辛,但他們卻是主宰美國未來數十年經濟動能的一群人。

《商業內幕》報導,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CEA)近期特別彙整了千禧代的十大特色如下,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1、更多元化的新興主流

千禧代目前是美國人數最多的族群,在2013年約占總人口的1/3,由於他們正值年輕時期,未來幾年這群人仍將佔美國人口的大多數。他們中許多人的父母親是1940年代以後來美國的新移民,僅15%的千禧代出生於外國。據統計,自二戰結束以後至今,美國15~34歲年齡層的人口比例中,非西班牙裔白人已減少20%,但西班牙裔人口卻暴增三倍。

2、更熟稔科技樂於創業

自1970年代電腦問市以來,科技創新進步神速,千禧代出生後剛好恭逢其盛,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受科技創新的影響甚巨。此時,由於各類數位內容的創造和傳遞成本大量降低,千禧代將成為最有機會掌握此一商機的先驅。一份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的千禧代表示有興趣創業。

此外,隨著智慧手機和網際網絡的普及,千禧代之間的溝通方式也與別的世代有所不同,他們經常使用社交媒體(3/4的人有社交媒體帳戶),有時睡覺時還手機不離身。他們使用科技產品的習慣也影響到其家人,有些千禧代會透過簡訊或在線上與家長聊天。

3、看重社區、家庭和工作創意

千禧代看重他們在社區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現在的高中生比他們的上個世代更有社區責任感,他們更想成為社區領袖。這個社區導向的思維同時包含了更緊密的家庭關係。

他們與家長的關係也更緊密。當他們是高中生時,近半數的人說與其朋友和家人住得近很重要,該比例高於嬰兒潮的29%和X世代的40%。1997年蓋洛普一份調查發現,9/10的小孩稱與其家長關係密切感到很快樂。

此外,皮尤(Pew)研究發現,現在的年輕父母花在育兒的時間較以前大幅增加,父親花在育兒的時間是1985年的三倍,母親的育兒時間則增加60%。另一篇研究發現,大學學歷的家長育兒時間的增加特別明顯。

至於在工作方面,千禧代與其他世代一樣渴望成功和擁有財富。他們比其他世代更認為創造性是就業的重要成份,工作是否有趣、能否升遷反而是其次了。

整體而言,生活品質是千禧代關注的焦點。他們看重家庭與朋友,希望有較自由的休閒時間,能夠從事有創造性的工作,也希望能影響子女和社區。

4、更多投資於人力資本

千禧代比其他世代的大學生比例更高。在2013年,47%的千禧代接受過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另有18%完成該學歷。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理念是建立在大學文憑可增加薪資報酬的理念上,這導致他們在經濟衰退期間求學深造人數增多。

他們也比前幾世代的人更可能就讀研究所。2010年18~34歲的年輕人中有19%就讀大學,該比例高於1995年的15%。同年就讀研究所的年輕人佔3.8%,也高於1995年的2.8%。

5、更多人主修社會和應用科學

千禧代更可能主修社會科學或應用科學(如資訊、刑事法律和圖書館科學等),以配合未來就業的需求。他們主修教育的比例大幅降低,1970年代約有35%的女性主修教育相關學系,但2012年卻降到12%。反觀主修商學的女性,卻由同期間的9%增加到16%。此外,他們也比先前世代的人更多主修商業和保健學系。

令人訝異的是,熟稔科技的千禧代主修電腦和資訊科學的比例卻在下降,1987年有2.9%的女性主修相關學系,到2011年卻降到1.1%。男性主修該領域的比例在同期間也由5.7%降至5.4%。

6、更多人倚賴學貸

據統計,美國2014年第二季底的學貸總金額已超過1兆美元,成為僅次於房貸的美國第二大家庭債務。學貸暴增的主因是千禧代大量入學、大量低收入戶家庭舉借學貸,以及各州政府刪減許多學費減免所致。

據統計,每位舉借學貸者的平均借款已由2004年的2.4萬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萬美元。另外,在2013~14學年,近半數的學生辦學貸,較1990年代中期的30%大幅增加。

另據統計,擁有四年大學文憑者的終身收入比只有高中文憑者多出57萬美元,更比只讀二年制專科者多出17萬美元。學貸違約的統計也顯示,只就讀二年制專科者的違約率較高。

7、更專心攻讀學業

在16~24歲的年齡層中,就讀大學的比例創下歷史新高,而勞動參與率則同步下滑(未就學者反而穩定),這個現象自2000年以後漸趨明顯,這顯示他們更可能專注於學業的學習,而不是半工半讀或輟學去工作,這會讓他們更能發展有利於他們將來就業的工作技能。

8、醫療保險參與率增多

拜平價醫療法之賜,千禧代的人將比其他世代的人在就職期間擁有更多的醫療選項。自2010年9月以後,他們在26歲以前皆能受惠於父母親的醫療保險。此外,自2014年以後,他們還可因購買公辦的醫療保險或參加各州的醫療補助(Medicaid)而享有減稅的資格。

據統計,平價醫療法2010年生效後至2014年首季,年齡介於19~25歲的年輕人未投保醫療險的比例已由20.9%降至13.2%,創下1997年該統計以來新低水平。

9、工作起薪低投資較保守

千禧代目前佔美國勞工人口1/3,在大蕭條期間他們面臨了就業困難的問題,2010年18~3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為13%,所幸2014年9月已降至8.6%。

此外,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間,千禧代的失業率降低1.8%,創下1980年代以來該年齡層最大失業率降幅,目前千禧代就業人口已達99萬人,他們對美國整體就業市場的復甦貢獻極大。另據統計,大學學歷的千禧代2013年的失業率為3.7%,但高中學歷以下者的失業率卻高達13.5%。

一些研究發現,總體經濟的改變(如大蕭條)對於孩童和年輕人的未來收入和財務行為會產生衝擊。研究還發現,在經濟衰退期間進入勞動市場,由於起薪較低,將導致未來15年中每年少賺2.5~9%,這對研究生的影響尤為明顯。

儘管如此,大多數的千禧代仍對未來充滿信心,超過一半的人相信他們未來的生活水準將獲得改善。但在投資行為上,經歷過大蕭條的千禧代傾向終身保守。

10、人力投資終將受益

根據調查,有無大學文憑所產生的終身所得差距有擴大趨勢,該差距已由2004年的60%增加到2013年的近70%。擁有大學文憑者的收入落在最高級距的比例是沒有文憑者的六倍。此外,前者也比較不容易失業。2014年9月資料顯示,有大學文憑者的失業率約3%,但高中文憑者卻超過5%。

不過,千禧代目前仍然受到薪資增長緩慢的衝擊,他們的薪資增幅遠低於其他世代。例如,在1990年代後期進入勞動市場的年輕人在23歲至28歲之間薪資增長約50%,在2001年和2002年之間的增幅降到24%,大蕭條前的增幅是25%。

責任編輯:羅莉

相關新聞
房貸難學貸未還 美千禧世代僅36%買房
願花大錢用餐 千禧代最吝嗇給小費
近半嬰兒潮州公務員屆退 替舊換新需創新
經濟壓力大 美千禧代單身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