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續罷工 加西華裔進口商損失慘重

人氣 8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3月23日訊】 (大紀元記者陳怡然溫哥華報導)星期五3月21日下午,近三十名華裔進出口商在省長辦公室及港口局所在的加拿大廣場集會,並向省府遞交請願書,要求省府指示港務局免除罷工期間收取的倉儲費,減免此期間進出口商的企業稅,對商家損失給予補償。
  
商家表示,罷工已他們經濟損失慘重,若罷工不盡快結束,不排除把損失轉嫁給消費者。

倉儲費日漸看漲
  
港口貨櫃車司機自2月26日罷工以來,至今已有三個星期,不少商家貨櫃積壓在港口。商家貨櫃抵達港口後,前五天可享受免費倉儲,隨後倉儲費將每個星期逐漸上漲。隨著工潮無解,有華裔商家的倉儲費已超過5000元。
  
列治文進口商張高表示,他有三個貨櫃的泰國大米和罐頭於2月26日工潮當日抵達港口,他每天需額外支付300元的倉儲費,截至星期五需交付的倉儲費已超過5000元。而他還有四個貨櫃也即將於月底抵達大溫港口。
  
集會發言人、溫哥華進口商李鴻賓有三個貨櫃的雜貨在3月10日抵達港口,至21日,他需支付1500元倉儲費。
  
張高說,「問題是,不是我們不去取貨,而是司機罷工造成商家無法取出貨櫃。貨櫃每天積壓在港務局,還要商家自掏腰包。」

高價取貨難負荷
  
另一位泰國大米進口商也有兩貨櫃大米在3月3日抵達大溫港口,公司3月19日支付給船運公司了2000元取出其中一個貨櫃,而平時只用支付300元。問題是,這些米即使賣光也賺不到2000元,同時公司還需支付倉儲費所造成的雙重損失。公司一位雇員說,「即使加價,也無法從消費者身上賺回損失。隨著工潮無解,如果有人借機漲價到4000或5000元,商家只能選擇放棄這些貨物了。」
  
李鴻賓表示,罷工非常時期,有司機冒著風險,向商家收高價取貨櫃。而有些商家的貨櫃中是蔬菜和水果,不能擱置太長時間。他聽說,有些司機已收到每個貨櫃5000元的高價。
  
李鴻賓說,「多數商家都是中小企業,現在要取出貨櫃,需要支付一個貨櫃平均2000至3000元的費用,進口商一個貨櫃的利潤也就只有1000至2000元,如果工潮持續,無法避免地把負擔轉嫁給消費者。」

出口商恐失訂單
  
溫哥華一家木材出口商李先生表示,公司從事向中國和日本出口木材,貨物均為定制產品。罷工造成他有四個貨櫃的木材積壓在港口,無法運出。產品價值最高每貨櫃4至5萬美金,總計十幾萬美金。他表示,他最多只能等1至2個禮拜,否則無法保障客戶不會要求退貨。由於產品均屬於定制商品,無法轉賣,他將損失慘重。
  
他表示,這些貨物已全部完成檢驗,如果積壓時間持續,將需要重新驗貨,而這又將是一筆開支。他強調,其他環節的商家也因此受到打擊,有消息指,木材加工廠現在已基本停工,而他的公司也不排除會解雇員工。

轉往卡爾加裡更便宜
  
張高表示,由於貨櫃已經抵達大溫港口,所以無法轉往西雅圖。而且西雅圖運費成本更高,商家難以負擔。
  
李先生也說,木材轉往西雅圖出口的成本太高。
  
李鴻賓表示,如果將貨櫃轉走西雅圖,商家將支付從西雅圖到溫哥華,和從溫哥華再回西雅圖的雙重費用,一個貨櫃總計高達1萬元。也有商家選擇走卡爾加里,即用火車將貨櫃運往卡爾加里,再用汽車運回溫哥華,費用大概4000元。

超市開始缺貨 民生受損
  
張高表示,他只能等到工潮結束後再取出貨櫃。他已通知泰國、香港和中國大陸供貨商暫停訂單。他是Superstore、Safeway和大統華,以及眾多華裔商家的供應商,很多超市要求提貨時,已出現貨物短缺,隨後將會出現價格上揚,直接影響民生。
  
張高公司的貨倉中已非常空,很多品種無貨,所剩品種存貨也不多。他說,「但是為保持公司品質,公司不會向超市抬價。」此外,他公司不少工人已放假回家,如果工潮持續,這十幾個工人中,一半將面臨解僱。

商家促免除倉儲費
  
李鴻賓曾遭遇過2005年的45天貨櫃司機罷工,但是當時港務局免去了商家的倉儲費。而本次工潮期間,港務局卻未減免這筆開支。
  
李鴻賓向省府遞交了60個商戶簽名的請願書,其中多數是華裔商家。他們要求省府出面指示碼頭免除罷工期間收取的倉儲費,以免商家損失過重,最終轉嫁給消費者,影響民生。此外,商家們還要求省府減免罷工期間進出口商的企業稅,對商家損失給予補償。

(責任編輯:李梅)◇

==================

圖: 溫哥華貨櫃車司機罷工繼續抗議,抗議省府下週將引入的復工令。 (攝影:景浩/大紀元)

貨櫃司機集會抗議復工令

(大紀元記者陳怡然溫哥華報導)雖然省府計劃於下週一引入復工令,港務局也正試圖取消司機工作許可來結束工潮,但貨櫃車司機工會和非工會司機都聲稱,除非雙方透過談判達成協議,否則他們不會復工。
  
星期五中午,在華裔商家集會的同一地點,數百名貨櫃車司機集會,抗議復工令。
  
貨櫃車司機工會成員Anil Datt在大溫港口從事貨櫃車司機已16年。他每日工作12至15個小時,一半時間耗在各大港口等待取貨。他每天收入300元,除去150元的油錢,如果再僱傭一個司機,就所剩無幾,因此他只能自己每天超時工作。每年還要支付港務局300元的許可證更新費,他說,「這麼多年,我沒存什麼錢。」他星期一不計劃復工,他也相信,港務局根本不可能找到代班司機。
  
省新民主黨黨領狄德安(Adrian Dix)希望省府不要頒布復工令,他表示,雙方必須重返談判桌,以真誠姿態達成協議。而復工令只會將事態愈演愈烈。
  
華商李鴻賓對於司機苦楚表示非常理解,他說,「由於碼頭工作效率太低,造成司機得不到應有的報酬。但是罷工持久,令商家難以接受,因為目前已嚴重影響到大家的生活。」他尊重司機罷工權利,但希望不要影響民眾生活,而政府應通過法律保護民眾生活和商家生意不受影響。
  
居住在市中心的何嘉倫表示,溫哥華居住著眾多華裔,從亞洲往來的貨物肯定不少。現在工潮已處於無解狀態,商家可以多聯系省議員和聯邦議員,促請政府儘快同司機達成一致,結束工潮。
  

(責任編輯:李梅)◇

相關新聞
溫哥華教聯年會閉幕  罷工風波未息
溫哥華西大托兒中心週四罷工  服務關閉
溫哥華圖書館員工要罷工  哈迷遭殃
溫哥華工潮擴大 短期難結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