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排污權交易制度試點 用市場機制遏制污染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3月28日訊】(自由亞洲電台)中國計劃未來3年內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排污權交易制度試點,試圖用市場機制遏制污染。但有評論認為,目前中國存在執法不嚴、數據造假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污染權交易制度就不可能起到遏制污染的作用。

北京出版的《中國礦業報》星期四報道,從2007年起,中國財政部會同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批復了天津、江蘇、浙江、陝西等11個省(市)作為國家級試點單位,探索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目前,中國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起草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指導意見》已經上報國務院辦公室。根據該《指導意見》,中國將在2到3年內,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把更多的排污單位納入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減排中的作用,並要求積極推動跨區域排污權交易,在同一大氣污染防控區內推動大氣污染物排污權交易,在同一流域內推動水污染排污權交易。

總部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總裁何平對此評論說:

「排污權交易試點的幾個要點,數據的確認、交易量、交易的極限、價格的評定,每個地區都不太一樣,要達到效果的話,需要細緻的工作。這是很有效的一個手段,通過控制總量,污染者交費,但真正的效果,要看細化的措施。」

報道說,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是發揮市場機制在污染物減排中作用的重要制度性安排。企業新增加的排污權需要向政府或其他企業購買,老企業採取減排等措施形成的富餘排污權可以出售。

旅居美國的作家鄭義一直關注中國的環保問題。談到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鄭義表示:

「排污權的交易是在西方早就實踐的非常有效的減排的方法。就像發糧票,我們一共有多少糧食,就發多少糧票,讓大家不要餓死。排污權的交易,意思就是說,比如我們這條河,可以承受多少污水而保持在我們可以接受的程度下,然後我們就發這麼多排污票。按照這個方法治理污染,西方已經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中國現在學,是好事,但要解決幾個問題。一是中國的產權不清,另一個問題是建立了排污權交易市場,如果有人違反規定,怎麼辦?」

路透社的相關報道說,目前中國大陸存在執法不嚴、數據造假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排污權交易制度難以順利運行。鄭義對此評論說:

「中國現在最簡單的懲罰都做不到。污染嚴重的企業,損害了環境和人民的健康,只要交十幾萬、幾十萬,就可以抵罪,這本身就非常不合理。如果一個企業主,算算要花一筆錢買排污權,但是可以花更少的錢去賄賂執法部門、檢查團,那他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價錢,真的去買排污權呢?」

中國中央氣象台發佈的信息顯示,包括京津冀在內的華北地區自3月25號以來再次連日遭遇霧霾天氣,3月28號前難有改觀。路透社的報道說,中國每年約有50萬人因霧霾致死。

(責任編輯:林遠山)

相關新聞
長江年納污水300億噸  污染600公里毒物超300
癌症已成中國城市幼兒疾病死亡主因
贛江南昌段撈起157頭死豬 如上海漂死豬翻版
封從德:中共被互聯網打回冷兵器時代 並將輸掉網絡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