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輕鬆學英語嗎? 谷歌趣味拼字遊戲有創意

人氣 25

【大紀元2014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Google經常會推出一些小遊戲,實驗一下自己的最新技術,也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驚喜。最近Google又推出了一款新的《SPELL UP》英文拼寫遊戲,這款基於瀏覽器的遊戲,利用語音識別和語言合成技術,幫助用戶更好地學習英語拼寫。

趣味學英文小遊戲

Google常常會在自己的首頁 Logo上,隨著不同紀念日作出不同造型,甚至結合一些小遊戲,都相當有趣也很有創意。最近Google又推出一個有趣的遊戲——Spell Up,它是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技術結合的拼寫小遊戲,可以讓用戶直接在 Chrome 裡拼讀英文單詞。

遊戲本身很簡單,用戶可以選擇希望的難度水平開始遊戲。系統會以語音的方式讀出單詞,用戶隨後需拼寫出來。這款遊戲存在多種玩法,包括猜字遊戲、單詞排序、填寫空格中缺失的字母等。可以選用語音拼寫或用鍵盤拼寫。

如果拼對了就可以多搭一層積木,到一定的高度就會闖到下一關,如果拼錯,積木就會垮掉,從某個高度再繼續開始。遊戲雖然考的是拼字母,但其實難度在於聽力,因為有時候合成的聲音聽不清楚。遊戲有網頁版、Android版和IOS版,不過IOS只支持鍵盤輸入。

這個項目是谷歌創新實驗室(Creative Lab)倫敦Xavier Barrade工作室的智慧結晶,它充分利用了Chrome在語音方面的最新技術。

去年,谷歌增加了對Chrome的Web Speech API支持,今年又通過增加語言合成技術進一步提升了這款瀏覽器的功能。得益於這兩方面的進展,開發者可以打造新的應用,令用戶能通過語音輸入數據,《Spell Up》遊戲中就用到了這兩項技術。

簡單的使用方法、有趣的屏幕效果,以及語音輸入功能,都讓使用者耳目一新。也同時吸引了不同年齡層,各個國家的用戶,這又是一個有趣的創意。

有趣的Google塗鴉(Doodle)

Google的創意產品層出不窮,說到有趣的小創意,就得提到Google塗鴉(Google Doodle)了。Google塗鴉可以說是Google搜索網站最令人期待的小慶典。

為慶祝節日、紀念日以及紀念在歷史上有貢獻的著名藝術家、先驅和科學家,Google 標誌(Logo)会被添加一些裝飾性的變化圖案,這就是塗鴉。無論是春至、愛因斯坦的生日或認識 DNA 50 週年,Doodle 團隊都會找出以藝術形式慶祝這些特殊節日的方法。

这些涂鸦可以是与纪念日有关的图画、或者是科学家的有关发明、有時甚至是各種有趣的互動遊戲,讓網友打開Google首頁就能感受意外的驚喜。

可演奏的萊斯.保羅吉他、吃豆人遊戲,以及為紀念電子合成器之父羅伯特.穆格(Robert Moog)而推出的可演奏並錄音的電子合成器。這些都是谷歌在首頁上展示過的眾多塗鴉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谷歌首頁的塗鴉最早始於1998年,當時一名工程師畫了一個小人放在字母O後面,暗指谷歌團隊已經離開辦公室(O代表Out)。如今,谷歌塗鴉的形式已經變得多彩多姿。有時是一款遊戲,有時則是複雜的圖案,或者是紀念著名人物和事件的各種藝術形式。

塗鴉團隊每天都在努力利用有限的資源,傳遞最多的歡樂。

谷歌首頁的塗鴉最早始於1998年,當時一名工程師畫了一個小人放在字母O後面,暗指谷歌團隊已經離開辦公室(O代表Out)。如今,谷歌塗鴉的形式已經變得多彩多姿。(網絡圖片)
這是2003年3月13日谷歌首頁的logo設計,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24週年。(網絡圖片)
萊斯.保羅電吉他之父誕辰 96 週年出現在google首頁的可自創音樂的 doodle。這是一個基於HTML 5的doodle,除了用鼠標撥弦可以演奏以外,用電腦鍵盤可以直接演奏,甚至還可以將演奏錄音。(網絡圖片)
為紀念電子音樂合成器之父羅伯特.穆格誕辰 78 週年,Google首頁的doodle居然是一台可演奏的合成器!你可以直接用鼠標來演奏它,但實際上這並非是一個簡單的「電子琴」而已,所謂「合成器」 就是說它具備聲音合成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創造出你想要的各種聲音。(網絡圖片)
當然啦!世上最最經典,號稱使用數最多的塗鴉就是Google小精靈遊戲了,這是為了紀念PAC-Man,而把GoogleDoodle變成可以線上直接玩的動畫。(網絡圖片)

谷歌的創意文化

幾乎獨佔了三分之二個搜尋引擎市場的Google,從來無須擔心創意不足的問題。Google創新的企業文化,吸引了許多頂尖聰明的人。因此,Google所要做的,已不再是「激發創意」這件事,而是該如何管理及篩選超過6000名員工源源不絕的構想和提案。

據《經理人月刊》報導,Google內部有一份機密的「百大優先考量清單」(Top 100 priorities list),光是優先考量的計劃就多達100項,而隨著員工人數激增,更曾暴增至270項。

據說,Google每個月收到的求職信多達數千封,而員工離職率卻很低。造成這種磁鐵效應的誘因很多,可能是因為Google的辦公環境,就好像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校園的企業版;可能是超級好吃的食物;也可能是聰明的人只想跟更聰明的人為伍。不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應該是:Google工程師或經理人每週有20%(相當於一個工作天)的時間,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專案。

說得更精確一點,Google確保科技精英盡情發揮創意的方式,便是允許他們將時間切成三等分:70%的時間必須全心投入Google的核心業務 (即搜尋和廣告);20%的時間可從事與核心事業相關的事物;另外10%的時間則是可以無邊無際、天馬行空地構思(線上即時軟體Google Talk就是某人利用這10%時間的產物)。

谷歌的自由坦誠的文化,的確可以催生許多有趣的小創意,但是沒有人敢於承認這些小創意就一定能演變成巨大的利潤驅動。「不管怎樣,」谷歌公司的發言人桑尼.蓋汀戈認為,「我們始終樂意看到員工為自己的一個想法開展案例研究的那種理想和激情。」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刺激創新 P&G與Google互換員工
2010年谷歌創新項目盤點
柏林創新精神像硅谷 谷歌看好
挑戰谷歌 意科學家創新搜索引擎Volunia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