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妻子高學歷的婚姻不再危險

周慧心

人氣 891

【大紀元2014年08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女博士的老公一定要是博士後?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妻子的學歷如果比先生的高,這個家庭面臨的離婚風險也高。但是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現象已經有所變化。

這篇題為《教育的性別差異逆轉與離婚趨勢》的研究發表在8月期的《美國社會學評論》(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上。研究分析了從1950年到2009年間結為伴侶的美國夫妻的教育與婚姻情況。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社會學副教授克里斯汀•施瓦茲(Christine R. Schwartz)表示,現在的婚姻模式正在從男主外女主內,轉變到更加平等的婚姻模式,她說:「我們也發現,那些擁有同等學歷的夫妻,其離婚率比丈夫學歷更高的夫妻要低。」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女性的大學完成率開始超過男性,此後,女性的教育優勢開始持續地增長,從未有放緩的跡象。研究顯示,2005年到 2009年結婚的夫妻中,超過60%的婚姻都是女性教育水平高於男性,而在50年代早期,比例只有35%。90年代以後結婚的夫妻中,妻子的教育優勢不再和離婚的風險存在相關性。

研究人員發現2000年到2004年結婚的夫妻當中,擁有同等學歷夫妻的離婚率比丈夫擁有更高學歷夫妻的離婚率低三分之一。通過對比,在上世紀50年代結婚的夫妻中,同等學歷夫妻的離婚率和丈夫擁有更高學歷的夫妻的離婚率,幾乎是相等的。

針對教育水平相同的夫妻,比那些丈夫學歷更高的夫妻婚姻關係更加穩定的情況,施瓦茲說,這或許並不令人驚訝。她說,「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相信平等婚姻——即使他們並不總是在實際中遵守它。」

婚姻不講「論證」而講「愛」

一直以來,高學歷女性不肯「屈」嫁,男性不敢「妄」娶的情況,在華人社會裏非常普遍。在英文裡女士成為Miss,男士稱為Mister,而博士,不分男女都稱為Doctor。因此網上流傳這樣的說法:「世界上有三種人,一是男人,二是女人,三是女博士」,把女博士歸為第三類。

一位至今找不到「婆家」的女博士難以表達內心的矛盾,她說:「許多女博士和我一樣,我們有天生的完美主義傾向,這不僅體現在學術追求,還影響著我們的戀愛觀。但我明明知道:愛情是不需要這些的。」

在《ELLE》雜誌「戀愛學分Q&A」專欄中,情商心理專家張怡筠博士幫助一位女博士分析她與先生之間的矛盾。

女博士在一所高校任教師,博士畢業後事業順利。一年前與一個長相學識都一般的男性結婚。她自述:「因為身份有一點點差異,因此我們之間的交往是他讓我多一些,有時我也會有一點點驕橫。唯獨他生氣的時候,就會變得異常冷漠,想盡一切辦法避開我甚至乾脆消失。有一天我發現,他竟然暗地裡和一個女孩保持著很密切的短信和電話來往……」

針對這位女博士的困惑,張怡筠博士回覆說:要娶個女博士,那一定是個非凡的男人。她分析說,博士做慣學術研究,邏輯強,在婚姻中習慣「論證」,卻忘了感情是沒有對錯的。一個做老師的,習慣了執教鞭站在講台上,回到家,也難免對著另一半指點迷津。她建議女博士作為妻子要體諒先生,「更重要的是,別忘了要多鼓勵他,多虧了先生擁有十足的自信,才能讓你這個喜歡唸書的女人感受到婚姻的幸褔,愛對方才能讓自己幸福。」

學歷只說明學業、課題研究上的成績受到肯定,並不代表做人的成功。做為女人,同樣要扮演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網絡上曾經流傳一個母親在女兒婚禮上的「名言」:「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更不是算帳的地方,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雙方要寬容和忍讓;婚姻不是佔有,而是結合,首先要尊重對方。」

全球十大最科技女強人之一的安吉拉•阿倫德茨(Angela Ahrendts)是蘋果資深副總裁。作為零售女強人,阿倫德茨不僅僅是CEO,她還是太太和母親。在這三個角色中,阿倫德茨轉換自如、游刃有餘。工作之餘,阿倫德茨每週只允許自己一天晚上外出,如遇出差工作,週五前一定趕回家。曾經為了陪三個孩子,阿倫德茨毅然放棄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機會。

阿倫德茨坦言:「巴寶莉有許多上班族母親,我努力成為她們的榜樣,提醒她們履行做母親的責任。我認為,失職的母親與妻子不配成為優秀的執行總監。」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習慣當受氣包?別人的情緒與你無關(下)
習慣當受氣包?別人的情緒與你無關(上)
爸媽別亂發脾氣 珍貴的親子關係重在「信任」
想讓孩子的內心強大 父母千萬別做這些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