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強:奧巴馬變成奧馬巴是「高級黑」

人氣 1801

【大紀元2015年12月04日訊】11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同150多國領導人一道,共商全球氣候治理,並於30日會見了美國總統奧巴馬。新華社在報導中誤把「奧巴馬」寫為了「奧馬巴」。

但是,在30日多家網站轉自新華社的報導中,竟將「習近平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標題也都寫成了「習近平會見美國總統奧馬巴」,其中包括財新網、中國網、中國新聞網等。更加有趣的是,12月1日的十幾家報紙,都使用了「習近平會見美國總統奧馬巴」的標題。據不完全統計,12月1日,「奧馬巴」登上了煙台晚報、諸暨日報、銀川晚報、東南快報、西安晚報、今日早報、亞太日報、紹興晚報、青年時報、北海日報、北海晚報、巴渝都市報、國際旅遊島商報等報紙的標題,遍布全國。

網站和報紙上出現錯誤是正常現象,比如,中共媒體此前就出現過多次較大影響的失誤。

2015年11月6日,無錫日報頭版報眼將習近平的「平」誤寫成「年」。

2010年12月30日,《人民日報》第4版左下角,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名字被寫成「溫家室」。事後,網上盛傳結果是社領導到普通編輯共處理18人,但《人民日報》總編輯吳恆權澄清稱,沒有處理任何人,溫家寶在網上看到消息後,很快給報社打電話說:「你們這個錯我看得出來,是五筆字型打字錯了,總結教訓就行,千萬不要處理任何人。」

2006年,江西九江某報曾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中的第一個「沒」字掉了,結果從社長、總編輯到責任編輯全被撤掉。

1999年12月20日《安徽日報》第5版頭條新聞,將「國家主席」一句中的「國」字丟失,錯寫成「家主席」,結果當日20萬份報紙全部報廢,總編和責任編輯全被撤職。

「奧馬巴」最早出現在新華社的通稿標題中,很大可能是輸入打字時五筆字型的手誤。但是,接下來多家網站以及第二天的報紙延續失誤,難道說數以百計的編輯和校對人員都看不到這個明顯的失誤,這顯然不可能。那麼,是甚麼原因才造成這樣「奧巴馬」變成「奧馬巴」的奇觀呢?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中共體制本身所造成。中共政權的存在依靠暴力和謊言,謊言主要體現在對宣傳媒體的嚴控,對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全力打壓,中共通過控制的媒體喉舌製造謊言對民眾洗腦,最終控制民眾的思想。這一切主要通過中宣部來完成。因此,外界看到,在國內外比較重要新聞的報導中,中宣部規定只能夠使用新華社的通稿,絕對不允許地方報社和媒體自行報導,一旦自行報導,就屬於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和事故。因此,《人民日報》的頭版,與許多省市日報頭版一模一樣的情況往往經常出現,也就不足为奇了。那麼,此次媒體中大量出現的「奧馬巴」,就可能是各地方報刊,嚴格執行中宣部的規定而出現的結果。

但是,這次出現錯誤的多個報紙並非黨報,其中有些是進入市場的報刊,在報導上有一定相對的自由度。在發現這樣明顯的的錯誤之後,完全沒有必要直接這樣轉載。那麼,很大的一個可能,就是這些媒體這樣做是故意所為,是一種「高級黑」,是在出新華社的醜:「這不是我們的錯,你不是要求通稿嗎?我一字不差轉載你新華社的文章沒有錯吧?錯也是你新華社的錯。」

中國幾百萬的媒體工作者,其中不乏抱有職業操守和良知的優秀媒體人,但是在中共宣傳體制的嚴格控制和打壓下,都無法實現職業理想和抱負,都渴望有一個新聞自由的環境,都對中共中宣部極為不滿。此次「奧巴馬」變為「奧馬巴」很可能就是中國媒體工作者一次無言的反抗。

中國社會要融入世界,需要更加自由和透明的信息環境,中共體制下中宣部對媒體言論的控制和壟斷,已經越來越難以為繼,已經成為中國新聞和媒體發展的嚴重障礙,也成為中國社會良心發展的障礙。

「奧馬巴」事件,讓新華社成為一個笑話,讓中宣部成為一個笑話,也讓中共成為了一個笑話。#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黨媒通稿寫錯奧巴馬名字 陸媒一窩蜂照抄
顏丹:中國人為何不同意「配送員跟黨走」?
袁斌:從俄烏戰爭談中共的承諾
【人物真相】六四35周年 中共仍怕趙紫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