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腳步】

欣愉:古人這樣生活之——筷子的故事

圖|fotolia

人氣 1507

【大紀元2015年12月08日訊】在餐廳裡呼喚服務生「拿一雙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國人;如果說「拿兩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國人。為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這裡面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為一。這是中國人的哲學。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刀叉是冶金術成熟以後才有的用具。而冶金術是15世紀才發明的,在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之前,西方人其實是用手吃飯。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顯然長得多。

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這是中國的陰陽原理,也有西方力學的槓桿原理。

筷子還有點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舊時人們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雙筷子,有什麼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帶,隨手掰根樹枝或蘆葦,折斷了,在石頭上磨一磨,在水裡洗一洗,也能用。關鍵是,筷子是兩根,稱呼卻是一雙。

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都從神話發源。西方後來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學,做人靠宗教。中國沒有。中國什麼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鐵拐李、呂洞賓、孫悟空、豬八戒這些神仙也是人,他們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國人的理想和現實、靈魂與肉體也是合二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裡面就有信仰,舉手投足都是理念。這是一種通達和智慧。

所以,中國人不需要到專門的地方去清洗靈魂。從小就有長輩告訴他,如何做人做事,知道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這兩者也不能分。我們現在很多人,每天握著筷子指指點點,其實是有所不知。

今天社會的癥結不是沒有信仰,而是丟掉了老祖宗的智慧。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觸、交流和碰撞的過程中,有很多人云亦云的東西在干擾我們的價值判斷,以致亂花漸欲迷人眼,五心不定,六神無主。

青松有挺拔美,鮮花有嬌豔美。西方文明和中國文明是花開兩朵各有特色。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顧此失彼。我們是中國人,表達信仰的方式和人家不同。我們生活在自己的信仰裡。

一雙筷子,不僅僅是飲食餐具,更承載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凝結了許多前人智慧。作為中國人,這項傳統不可廢止,也將繼續弘揚下去。#

責任編輯:王曦

相關新聞
中國文化簡介(九)儒釋道和中國傳統文化(4)
中國文化簡介(十):中國傳統音樂嬗變(1)
柯文哲:韓國筷子規格統一  北市可參考
中國文化簡介(十一):中國石窟藝術(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