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一念之間 結果迥若天淵(3)

為官須為民

作者︰靜遠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漢朝張勛任清河令,仁愛明智,盡職盡責,從不忍心欺壓百姓,待下屬如朋友,視人民為家人。

當屬下官吏有過錯,就勸他改正,不要再犯;凡是懈怠、懶散的,就勸勉他要勤奮;凡是粗野、莽撞的,就勸導他守禮、守規矩;對狡猾虛偽之人,就責問究辦;對於爭財物的,就用公理來平息,講「君子取財,取之有道,要有公平、有仁義」;爭禮法的,就曉之以理。

如果是初次犯錯,還情有可原的,就對他進行寬恕,給他機會改正;實在沒辦法寬恕的,才繩之以法。他為政五年,政通人和,風調雨順,沒有任何自然災害,蝗災、瘟疫都沒有發生,這真是上格蒼穹,此即歷史上的「清河善政」。

所以一個廉明的官員他在一方治理就是百姓的福分,不但民眾感戴,上蒼也會加以福報。為官須為民,要嚴於律己,有無私為民的仁愛之心,把眾生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

反之,若是為了一己之私,恃勢害民,違背天理良知,但他能夠逃得過報應嗎?縱然官府一時不察,上天自然鑑察,縱然一時脫逃憲網,畢竟天理不容。

如南津尉孟少卿,擅於阿諛奉迎,一心想謀取自己官位的升遷,他看到漢武帝想要在文皇帝的陵墓上建寺,要購買名貴木材,遂留心此事。有位長期經營木材生意的宏某,買得巨木數排,都長達五十多丈,世所罕見,正在這時運到南津。

孟少卿得知後妄圖占有這批木材,就搜取宏某的衣服財物,誣蔑他是搶劫得來,把全部木筏沒收,處以宏某死刑。宏某含冤而死,死後才過一個月,孟少卿暴病而亡,其他與本案有關的官員,幾個月以內,也都相繼死亡。

皇基寺建造剛剛完工,就遇上一場大火,大柱木頭埋在地下,全部化為灰燼,沒有一點留下。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包青天的故事通過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等,大家一定耳熟能詳。鐵面無私、剛直不阿、忠君愛民、神機妙算等的形容詞,刻畫出一位歷史上清官的典範,百姓心目中為民請命的青天。
  • 古語云「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有人因一念的誠善而得到福報,因天道佑善;有人因一念的邪惡,就明顯遭天譴罰,一切順吉逆凶的感應,就如同響之應聲一樣。
  • 過年期間,隨處可見「福」字,宛如亂墜的天花,讓人目不暇接。細細想來,中華故土真的是尚「福」的民族。上有福星高照,下有五福臨門,在新年除舊迎新時,家家都在忙著迎春接福。幾千年來,一個福字,竟也能洞徹大千包羅萬象,引領華夏子孫的志向和雅趣,也為後世子孫定下了一套特有的價值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福」的典故有華封三祝、箕陳五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吃虧是福等等,古樸睿智,蔭福綿長。
  • 神佛的慈悲只在於點醒世人、通過各種方式道出「善惡輪報」的天理,而真正要想扭轉命運、創造人生奇蹟,最終還是得看自己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
  • 明朝宣德年間( 1426-1435年),出了個清官況鐘。況鐘字伯律,江西靖安人。他先是在尚書呂震手下做事,呂尚書對他的才能感到驚訝。後來在呂尚書的推薦下,做過主事、郎中等官職,最後當了蘇州知府。
  • 自古以來,能戒色者必得福......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