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月零售急跌15% 沙士(非典)後最差

人氣 2

【大紀元2015年03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大陸遊客增幅放緩,令香港零售業進一步收縮。政府統計處昨日(3日)公佈1月份香港零售數據,總銷貨價值為466億元,按年下跌14.6%,遠差過市場估計的跌4.5%,亦為2003年4月沙士疫情以來最差的表現。業界擔憂零售業陷入寒冬,或出現裁員潮或倒閉潮。

當中不同貨品種類中,雜項耐用消費品跌幅最勁,按年跌44.1%,雜項耐用消費品泛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珠寶首飾、黃金類產品銷售按年跌21.4%。

政府發言人指,1月零售業銷售錄得顯著跌幅,部份原因是去年和今年的中國新年在不同月份出現,要把1月和2月的零售業數據合併分析,才能更好了解趨勢。展望未來,零售業銷售短期內的表現,仍視乎勞工市場的情況及訪港旅遊業的增長。

訪港大陸客放緩打擊零售

今次是03年4月以來零售業表現最差,當年沙士期間,零售按年跌幅為15.2%。其後當局開放自由行,香港零售業在近十年來不斷發展,但去年開始遭遇寒冬。去年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同比減少0.2%,是11年以來首跌,去年12月跌3.9%。

對於1月跌幅再擴大至14.6%,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指,1、2月合併會比較公平,但指2月升幅要達19.7%,才能和去年持平,承認機會渺茫。

今年1月大陸訪港客達560萬人次,升2.8%,大陸訪港客升3.3%,但個人遊跌2.4%,而去年同期訪港大陸客升幅23.3%,個人遊升24.4%。她分析,大陸遊客升幅放緩和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是打擊零售業其中一個原因,加上近來多個地區的貨幣貶值,匯率因素也讓更多內地遊客選擇去日本等地區旅遊,使香港客源流失。

憂現結業或裁員潮

另外,麥瑞瓊認為近來反水貨示威事件衝擊零售業,如上周末的元朗抗議事件中,部份零售舖要關門,至少減少三至五成生意,直言零售業對此感到無奈,這亦對他們的經營環境不公平。她亦指如果一簽多行轉為一簽一行,將對零售業影響更加大。

麥瑞瓊指,街上見到多了一些空置的舖位,可見零售不景,商家承受力轉弱。她擔憂業界會出現結業潮或裁員潮,「如果今年頭幾個月都是負增長,都很大危機,是否零售商會倒閉?是否中小企會倒閉?挑戰性很高。」

作為化妝業零售指標之一的莎莎國際公佈,在2月19日至25日的中國新年期間,香港及澳門的零售銷售,較去年同期下跌10%,表現較集團預期遜色,期間同店銷售下跌7%。

莎莎新年銷售跌一成

集團表示,雖然入境處公佈新年期間訪港內地旅客錄得跌幅,集團內地客交易量仍上升5%,但每宗交易平均金額則下跌15%,令整體內地客銷售總額下跌11%,反映中國新年假期及黃金周效應已經淡化。

集團又指,去年中國新年在1月份,而今年則在2月份,銷售旺季延長,所以1月及2月的整體零售表現得以受惠,集團港澳地區在1月至2月的零售銷售上升3%,同店銷售增長7%,當中內地客銷售總額上升6%,交易宗數增加23%,不過,每宗交易平均金額則下跌14%。

責任編緝:何嘉林

相關新聞
陸客湧香港 酒店房價暴漲每晚1.8萬港幣
組圖:大陸遊客新年搶看香港《大紀元時報》
香港各界論十年自由行 陸客不滿被歧視
五一假期 大陸訪港澳人數罕有大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