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善禧作品集──童趣篇

font print 人氣: 138
【字號】    
   標籤: tags: ,

玩偶──可愛娃娃小狗

作品名稱:玩偶──可愛娃娃小狗

釋文:
可愛娃娃與小狗 相處一起歡樂多

玩偶──頑皮豹與黑貓

作品名稱:玩偶──頑皮豹與黑貓

釋文:
黑貓粉紅豹 外國卡通裝 今也入國畫 題寫又蓋章 綜合成新趣 老少都喜歡 二零一四甲午 鄭善禧

玩偶──大同娃娃一對

釋文:
大同娃娃一般相 球隊服色不一樣 二零一四 甲午夏 鄭善禧畫

作品名稱:上:玩偶──大同娃娃一對 2014年作 下:玩偶──唐老鴨2014年作

玩偶──唐老鴨

釋文:
唐老鴨歲數老 兒童眼中還是小寶寶 美國迪斯奈創製唐老鴨已八十餘年矣 鄭善禧二零一四年夏

玩偶──大同寶寶有紅有綠富生趣

 

作品名稱:上:玩偶──兔寶寶與黑貓 下:玩偶──大同寶寶有紅有綠富生趣

釋文:
有紅有綠多富生趣 丹青為畫 大有道理 二零一四夏 善禧

玩偶──兔寶寶與黑貓

釋文:
任過小學教員多有孩子風味 鄭善禧二零一四甲午

玩偶──小虎弟

作品名稱:玩偶──小虎弟 1998年作

釋文:
上:小虎弟弟真逗趣 不住深山住家裡 常和孩子玩一起 弟弟妹妹喜歡你 畫迎戊寅年 善禧發童趣 下:虎弟弟真逗趣 不住深山住家裡 常和孩子玩一起 弟弟妹妹愛你 畫迎戊寅新年 鄭善禧

玩偶──吻猴與哈士奇

作品名稱:玩偶──吻猴與哈士奇 2008年作

釋文:
布偶動物形態奇 譜出圖畫亦趣味 前人未見此玩物 筆下寫來興有餘 公曆二零零八年 戊子冬夜 於臺北聞名見其案上 陳此布偶寫此 孩子所好余與同樂 鄭善禧並記

虎寶寶福運好

作品名稱:虎寶寶福運好 2010年作

釋文:
庚寅新年到 寶寶穿虎鞋 著虎衣 戴虎帽 虎虎生風氣勢豪 人人平安健康福運好 為迎新歲寫此應景 招祥納祜 鄭善禧於聞名畫廊書案 幼童借虎威 鈴鼓引雷鳴 公曆二零一四年 甲午新春 鄭善禧又題

時鐘滴答

釋文:
時鐘聲聲催人老 看此時鐘也老去 偶見案頭舊時鐘 感而寫之

作品名稱:上:時鐘滴答 2014年作 下:玩偶──兩小無猜 2014年作

玩偶──兩小無猜

釋文:
九天仙胎 兩小無猜 和樂同趣 心地開懷 鄭善禧寫於台北聞名

喝農茶看古冊

釋文:
茶客茶客 喝濃茶看古冊 民國七十六年夏 鄭善禧寫閩台俗語
歲丁巳之秋善禧寫

作品名稱:上:喝農茶看古冊 1982年作 下:玩偶──不勝重負 1977年作

玩偶──不勝重負

釋文:
不勝重負之苦 善禧畫 情誼重於所負 所負當不覺苦二零一三年又題

附註:資訊為聞名畫廊提供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余承堯、沈耀初、鄭善禧均來自於福建,卻畢生大部分創作生涯都於臺灣的藝術家,他們三人在臺遇故里,相知相惜,互相提攜與支持;並曾有約,盼能以皆為閩南鄉親的因緣舉辦聯展。而不幸余、沈二位先生先行辭世;鄭善禧有念於此,念茲在茲往來不去於心者近廿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於數年前得悉此故事,規劃「閩臺三傑-余承堯、沈耀初、鄭善禧書畫展」,即日起至23日止,展出作品超過180組件。
  • 鄭善禧先生1932年生於福建漳州,自小喜愛色彩濃艷、線條流暢的民俗藝術,常在空暇時到戲台、廟宇觀看匠師雕神像、漆門神,為之後的鄉土風格打下了基礎。1950年來台後考取臺南師範學校首屆美術師範科,1957年進入師大美術系,對於每位老師的傳授,無不勤慎學習。「溥心畬說『要讀書』,我至今仍在讀書;林玉山說『要寫生』,我至今不忘寫生;廖繼春說『要用色』,我至今仍在用色。」這些教誨鄭善禧仍銘記在心。任教於臺中師專時期,白天忙於教務,晚上仍勤勉作畫,連續獲得六次全省性美展比賽國畫組第一名。1977年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1991年自師大退休,1996年榮獲國家文藝獎,至今仍創作不綴。
  • 我省思台灣文化風俗,一切都來自於漳、泉。我來到台灣,語言一樣,食用民居廟宇皆如故鄉,我逃難輾轉從香港過來,一上岸就像回到家鄉,而閩台的學術背景源出於宋代理學,宋之理學主要是濂、洛、關、閩四夫子,由朱熹的閩學集其大成。朱熹的學說主要在《四書集注》這是他精心的著作,據說有十八次易稿,及其臨終猶在修改。我小時候曾經遠足到白雲巖、雲洞巖,都是朱子講學的地方,民間即使不識字的船夫,也能在行船時為客人閒談許多朱子教人的故事,口耳相傳,深入民心。中國人思想中儒、道、佛三教終也歸於儒家做人為根本,成仙成佛為玄奧幻念,還是以做人來得實際。
  • 鄭善禧,福建人,1950年來臺,1957年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曾受教於溥心畲、黃君壁、廖繼春、林玉山、馬白水等畫家,在學時莫不細心受教 。擔任教師期間,每逢假日經常到處寫生,公園、廟宇、市場、街道、車站及來往行人皆是題材,均可入畫,早年勤於寫生,奠立了扎實的速寫能力。1970年至1971年旅居美國,回國時取道日本,遊東京、大版、奈良、京都,參觀各大博物館。此後經常遊旅世界各國,留下不少異國民俗、風景作品,對於繪畫創作助益極大,因而四十歲即形成鮮明個人風格,是一位全面型畫家。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