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醫

隋唐名醫許胤宗 精通脈診用藥靈活變通

作者:辛去病
font print 人氣: 338
【字號】    
   標籤: tags: ,

許胤宗是常州義興人。約生於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卒於唐武德九年(626),享年九十餘歲。曾事南朝陳,為新蔡王外兵參軍。

當時柳太后因病不能言語,看盡名醫,皆束手無策,脈益沉而噤。胤宗看後說:「不可用口服藥,宜用湯氣來薰之。從而令藥入腠理,即可有效。」於是他用黃蓍防風湯數十斛,放置於床下,氣如煙霧,當夜柳太后就能說話了。

於是,許胤宗被拜為義興太守。陳亡後入仕隋,任尚藥奉御。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騎侍郎。

當時關中多骨蒸病(肺結核),得者必死,並互相傳染,無醫能療此病。而胤宗每次治療此病,沒有不痊癒的。

有人問他:「您的醫術若神,為何不著書以有益於後人?」

胤宗答道:「醫就是『意』呀!完全取決於人的思慮。而脈候又是極奧妙的,很難識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自古以來的名醫之所以是名醫,就是因為他們擅長診脈。

看病時,要準確地號出脈象,才能明了病情,每一種疾病都有針對此病的藥物。如果診斷準確,只需用一味藥,就能直攻病灶,所謂藥到病除。如果不能準確地辨別脈象,就難以找到病因,只能憑自己主觀推斷來進行診斷,多用幾味藥。

這就好比打獵,不知兔子在哪裡卻出動大批人馬,大範圍地進行包抄圍剿,或者希望偶然能治好一人,用這樣的方法治病,不是太粗疏了嗎?脈象的深奧,用語言是無法表達的。我思慮很久,決定不能著書立說。」

在這裡許胤宗開當今熏蒸療法先河。現今,肺結核依然不是那麼容易治癒,而胤宗每次治療此病沒有不痊癒的。由此可見,傳統中醫的神奇之處是西醫所望塵莫及的。

資料來源:《舊唐書》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列仙全傳》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孫思邈的記載。孫思邈是華原人,自幼聰慧過人,七歲就能夠日誦千文,長大後喜歡讀道家老子的書。
  • 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宋仁宗皇帝得了病,皇上的御醫開了幾次處方給他服藥,都不見效,知道此事的人就憂心忡忡、甚至害怕起來。冀國大長公主向他們推薦許希。
  • 龐安時被譽為「北宋醫王」,著有《難經辨》、《傷寒總病論》等書。
    龐安時被譽為「北宋醫王」。他從小擅長讀書,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父親是祖傳的醫師,曾經拿《脈訣》來教他,年少的龐安時卻說⋯⋯
  • 有一位叫王彥伯的道士是荊州人氏,天生就擅長醫術,尤其在診脈方面更是有過人之處。他斷人的生死壽命,不差毫釐,非常靈驗。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