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後遺症為何常發作?朱鎔基舊部發聲

人氣 277
標籤: ,

【大紀元2016年0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進入2016年,大陸A股已經下跌15%,蒸發市值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朱鎔基舊部高西慶在達沃斯論壇年會上以去年股災為例,提出「救市後遺症」的問題。

高西慶是前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他在達沃斯論壇年會上探討了救市這個概念,認為中西方的救市是有所區別的——西方也有救市,但不是政府代替市場功能,而在中國卻恰恰如此,隨後就會出現「救市後遺症」,就是說市場的基本原則被破壞了。

高西慶特別提到2015年夏天的股災,在救市過程中出現問題。據悉,當時救市主力中共證監會和中信證券參與做空股市,被稱為「內鬼事件」,知情人透露是江派企圖利用金融危機引發政治危機,當局將股災定性為「經濟政變」,之後證監會和中信證券多名高管落馬。

高西慶認為,問題在於市場與政府的關係上,他表示中共從創建股市以來一直是人工干預股市,北京當局在2013年曾提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讓市場其決定作用」的問題。

高西慶建議成立一個中立機構,機構中的專家能夠做出客觀中立的研究調查和判斷。

中共體制下 中國股市成為投機市場

中國股市於20世紀90年代創建,《紅色資本主義:中國超常崛起的脆弱金融基礎》一書中表示,中共當時創建股市的目的是為了國企。國企51%的股權歸中共所有,中共因此操控股市。

所以,股市無法反映最基本的股票價值,投資者不需要關注上市公司的經營策略和產品,也不知道怎樣評估股價,而是一味的以政策動向作為投資依據,致使中國股市成為一個賭博投機市場。

如果股價能夠自由浮動,股票價值就真正能反映公司的價值,對經濟發展是真正有益的。

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薛兆豐去年發表文章說,中國股市在創建之初的一個作用就是為了國有企業融資,但是國企虧損是體製造成的,並非資金不足,所以集資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李志林博士表示,中國股市的國資股是上世紀90年代評估的,如果以市盈率作為估值標準,很可能國有股大幅貶值、被外資廉價買去。而中共一直依賴國有資產來維繫其執政基礎。

中共痼疾 當局只能干預以防做空

2016年開年中港兩地股市大跌,大陸A股已經下跌15%,港股恆指下跌14%。同時人民幣貶值1.4%、港幣貶值近1%。股匯大跌導致恐慌性加劇,市場信心不足。

此前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大陸和香港股匯兩市大跌,背後恐有做空的影子。首先做空人民幣,但遇到央行的資本管控,之後轉而做空港股港幣,即一些投資者提前在股匯高位時借入港幣和股票,然後再集中性拋售,其他機構跟著賣出,導致了市場大跌。

彭博社報導,李源潮在達沃斯論壇年會上說:「一方面,我們需要讓股市更加具有活力,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加強股市監管,並且我們決心這樣做。」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監管者計劃減少對市場的干預,讓市場更為自由地波動,但是如果流動性問題非常嚴重,並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政府準備再次干預。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兩種矛盾信號激烈撞擊 公安部面臨清洗
中共「國家隊」或悄悄出手 操盤手總結賺錢辦法
中國股市七個月內第二次跌入熊市
王岐山派三中紀委副書記入駐上海天津重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