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寫信教弟 字字敲金戛玉

作者:辛棄名
font print 人氣: 368
【字號】    
   標籤: tags: ,

鄭燮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他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人。鄭燮自幼喪母,家中生活十分貧困。乾隆元年(1736年)他考中進士,到山東濰縣(即今山東濰坊市)當知縣,很有政聲。後來,因為災荒年請求賑濟災民而獲罪,辭官家居,以賣書畫為生。

鄭燮是清代乾隆年間揚州的著名人物,與金農、李鱔、黃慎、羅聘等八個揚州書畫家齊名,並稱「揚州八怪」。他的詩歌、書法、繪畫均有成就,號稱「三絕」,名重一時。《清史稿》稱鄭燮:「作蘭竹,以草書中豎長撇法為蘭葉;書雜分隸法,自號六分書;詩詞皆別調而有摯語,慷慨嘯傲。」

鄭板橋出身貧寒,所以對人生的貴賤、貧富等看得很透,從來不以富貴貧賤論人。當他還是個秀才的時候,有時翻家中的舊書箱,見到家中傭人的先人所訂立的賣身契據等,總是立刻就拿去燒掉,並不故意拿去還給傭人本人,或者自己仔細看看契據的內容,主要是怕傭人知道了感到難堪。鄭板橋長大自己當家後,用傭人的時候,從來不要求對方和自己立契約,傭人自己如果覺得合適,就留下幹下去,不然就自由離去。鄭板橋的用意,是不想留下契約給後世子孫藉此逼勒、苛求家中傭人。

後來,鄭板橋經常在外,又到山東范縣、濰縣等地當官,不放心家中,更時時寫信回家,教導在家中當家的堂弟鄭墨。他諄諄告誡鄭墨,不要以富貴貧賤論人,要寬厚對待家中的傭人,並將自己當年悄悄焚去傭人的先人所訂立的契據、自己從不要求傭人立契據之事,講給堂弟聽。又教導鄭墨與人為善,要看到別人的長處,不要光看別人的短處。「以人為可愛,而我亦可愛矣;以人為可惡,而我亦可惡矣。東坡一生覺得世人沒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處。愚兄平生漫罵無禮,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長、一行一言之美,未嘗不嘖嘖稱道。」(《鄭板橋集‧淮安舟中寄舍弟墨》)鄭板橋舉宋代蘇東坡和自己的例子,告誡鄭墨多看別人的長處,話語之中充滿著人生的哲理。

鄭墨將哥哥鄭板橋的俸錢帶回家中,鄭板橋特意寄信回家,要弟弟挨家挨戶,逐一散給自家的鄰居族人:「南門六家,竹橫港十八家,下佃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皆當有所分惠。……無父無母孤兒,村中人最能欺負,宜訪求而慰問之。自曾祖父至我兄弟四代親戚,有久而不相識面者,各贈二金。……徐宗於、陸白義輩,是舊時同學,日夕相征逐者也,……今皆落落未遇,亦當分俸,以敦夙好。……敦宗族,睦親姻,念故交,大數既得;其餘鄰里鄉黨,相周相恤,汝自為之,務在金盡而止。」(《范縣署中寄舍弟墨》)鄭板橋諄諄囑咐堂弟將自己的俸錢分送淨盡,用以救濟親朋好友、鄰里鄉黨,其用心可謂良苦。

鄭板橋又教導鄭墨盡心務農,收拾齊備農具及家中生活器具,男耕女織,養成「一種靠田園長子孫氣象」,絲毫也沒有輕視農夫的思想。他教育鄭墨要體恤貧苦之人,如果人家要借錢,必須要成全;假如不能償還,也要寬容他。總之,點點滴滴,事無巨細,鄭板橋都耐心開導其弟。

鄭燮五十二歲時才得一子,故對之十分鍾愛。但他並不是一味溺愛,而是教之以正道。他在濰縣任官,便寫信給堂弟,要鄭墨在家好好教育其子,讓他懂得為善之道,養成忠厚而有同情心的性格,防止刻薄急躁等不良習氣。他特別關心為兒子延師教育之事,並要求剛剛六歲的兒子,對師長懂得禮貌,對同學關心。

在《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這封信中,他殷殷關照鄭墨:「吾兒六歲,年最小,其同學長者當稱為某先生,次亦稱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紙筆墨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每見貧家之子、寡婦之兒,求十數錢買川連紙釘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當察其故而無意中與之。至陰雨不能即歸,輒留飯,薄暮,以舊鞋與穿而去。彼父母之愛子,雖無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襪來上學堂,一遭泥濘,複製為難矣。夫擇師為難,敬師為要。擇師不得不審,既擇定矣,便當尊之敬之,何得復尋其短?」

為了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兒子,鄭燮特意抄了四首順口好讀的古代詩歌,讓堂弟鄭墨,教其兒子且讀且唱,從中受到教育。這四首詩是: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獦蚤出。(《清史稿‧鄭板橋傳》)@*#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黃帝。(柚子/大紀元)
    名字叫「知」的人,在玄水邊,遇見名字叫「無為謂」的人。
  • 作者寫作此文,專門讚揚一位修道人,讚揚一位志行高潔者的風貌,這真是十分難得可貴,具有遠見卓識!
  • 暗喻清貧貪饞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頭逮著竹筍就砍,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裡。這生動的形象,刻畫了文同豁達、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這對表兄弟親密的關係。
  • 當年蘇轍為了感念巢谷,寫下《巢谷傳》,說他死於嶺南。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過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劉庭式堅持娶了盲女做妻子,兩人一直白頭到老,後來盲妻去世,劉庭式十分的悲傷,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隱士陶淵明的真實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煙火氣息,也蘊含超然境界。歸隱田園是他的人生歸宿,他固守之,吟詠之,將其打造成充滿詩意的精神樂園,並開創了自成一派的隱逸田園詩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