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重大變化前夜」 文章在大陸罕見未被刪

人氣 24359

【大紀元2016年04月14日訊】4月12日,有網民在大陸最大社區網站「凱迪社區」貓眼看人轉載作者為胥志義的文章「中國正處重大變化前夜」。該文章在大陸網絡上罕見未被刪除,到14日已有24,784人次點閱。

該文章開篇說到,中國在最近幾年一定會發生重大變化,變化的方向卻不確定。我們曾稱不走資本主義「邪」路,也不走封閉殭化老路,但中國的變化不是走向資本主義, 就是走向封閉殭化。二者必居其一。決定方向的因素在政治,政治是最難預知的變量。政治的不確定決定方向的不確定。然而有一點卻可以確定,中國近期一定會大變。為甚麼?因為非驢非馬的「中國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文章談到所謂的「中國模式」其形態特徵有以下幾方面:

一、計劃與市場共存。每年一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每五年一次的經濟發展規劃制訂,說明大陸仍未擺脫計劃經濟框架。所以大陸存在兩類經濟活動,以完成政府目標為目的的經濟活動,和以取得市場效益為目的的經濟活動。

二、 存在不同質的市場主體。中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私有經濟包括外企獲得快速發展,但在政府支持下,在一些關鍵行業中也獲得快速發展,於是市場中出現不同質的市場主體,它們之間進行著各種交易活動,由於不同質,這種交易出現大範圍的混亂,它使真正的市場經濟始終難以建立。

三、規則為經濟發展服務。由於政府本身成為經濟主體,且又是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在「發展壓倒一切」的思維下,規則不是維護社會秩序的規範,保護民眾權利的武器,而是為完成政府發展目標服務的手段。

比如強制拆遷房屋,強制徵收土地,便是一種強買強賣行為,與土匪的行徑沒有甚麼區別。它破壞了市場交易,侵害了市場主體討價還價的權利,毀滅了社會賴以存在的自然秩序,必然給社會帶來混亂、給人民帶來恐懼和不知所措。

文章還談到「中國模式」的內在悖論有以下幾方面:

一、計劃機制與市場機制的悖論。市場機制與計劃機制相互衝突,並不能相容於同一經濟體中。要解決這種混亂,要麼走向計劃,要麼走向市場。

二、國有制與私有制同存的悖論。

三、自由與控制的悖論。經濟自由意味著經濟活力。有控制的自由不但削弱經濟活力,還會帶來經濟主體與政府的巨大矛盾。經濟主體要麼在強大控制下依附政府失去活力,要麼在與政府控制的對抗中難以發展甚至消亡。

四、對外開放與「主權至上」的悖論。在中國,往往把市場經濟本身存在的競爭性與對抗性,理解為經濟侵略、國家對抗等,所以開放始終是一種主權的隨意所為。不是建立在穩定規則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國家意志隨意性基礎之上的對外開放,很難長期維持。

文章說,如果中共不徹底掘棄主權行使的隨意性,並尊重世界公認的人權、自由、公平、民主等普世價值,中國將很難真正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實行高度和高級別的開放。

文章最後說,對外開放是「中國模式」的一個主要特徵,如果對外開放大步倒退,「中國模式」將走向崩潰。#

責任編輯:許夢兒

 

相關新聞
劉軍寧:新三角—WTO、PNTR與互聯網對中國的制度影響
上海自貿區32項細則將公佈 核心金融改革或缺席
上海自貿區被打折  傳三中全會後胡春華地盤建新區
外媒:習想經濟自由化同時緊握共產黨權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