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引發大跌 誰把A股當提款機?

人氣 2973

【大紀元2016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5月6日A股大跌,滬指收跌2.82%,深成指收跌3.57%,創業板指收跌4.27%。當天有傳聞稱中共證監會暫緩在海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中概股)企業回到國內上市。有分析人士認為,中概股有把A股當作提款機之嫌,但多數中概股企業想借殼上市。

中共證監會發言人5月6日A股大跌後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證監會目前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併購重組渠道回歸A股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

鳳凰財經網發表文章表示,該消息傳出後,中概股和A股均大跌,但從另一方面看,證監會暫緩中概股企業回到國內上市,警示了跨市場套利的風險。

中概股是指以大陸資產或營收為主要組成部份的公司的股票,在海外上市獲取境外投資,目前境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包括港交所,紐約證交所,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倫敦證交所,泛歐交易所,東京證交所,法蘭克福證交所。

文章認為,中概股想在大陸上市,很多是想借殼上市,這樣可以避免IPO繁瑣的等候時間,也就是說,想把A股當提款機,但還等不起IPO,那怎麼辦呢,只有炒殼資源。

據金融界網站介紹,殼資源是一類上市公司的總稱,這類公司由於行業產能過剩或經營不善等多種原因,導致業績不佳或者長期虧損,但該公司具備上市公司的資格,有在資本市場融資的功能。這些殼資源業績普遍較差,很多都瀕臨退市,投資這類股票風險大。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撰文表示,大陸股市從產生之初(1990年代)其實就是為了國有企業融資服務,「是一個被行政權力嚴重操控的資本市場」。很多國有企業一蹶不振的時候就成為「殼資源」,由「莊家」借殼上市。但這種借殼上市卻存在一定隱患,如果注入資金一段時間後企業重又虧損,則受到損失的就是眾多股民。

第一財經網站5月8日發表文章表示,過去A股市場總是炒作殼資源,把這種行政管理帶來的上市平台資源當成市場上的優質資源,但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管理者醉心於資本運作,不專心經營,事實上某些殼資源應該退市。

文章認為,海外企業回歸A股,很多是想通過高估值圈錢,或者讓股東能夠以較高價格套現。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曾表示,中國是全球估值最高的主要股市之一。金融界普遍認為,大陸股市多年來被嚴重高估並且存在大量劣質企業。

高估值股票是指股票的價格被高估,但是根據該公司的實際情況以及宏觀經濟情況來看並不值這麼多錢。

文章認為,要解決A股估值過高、上市公司惡意融資圈錢、股東隨意拉高股價套現的問題,本質上要讓市場其決定作用。

相關新聞
吳敬璉:天下沒有不破的泡沫 要管好政府的腳
習開政治局會議定調股市匯市 貨幣政策轉向
私募監管升級 證監會專項檢查308家公司
股災後政治局會議報導首提股市 釋放信息量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