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人過生日為什麼要吃長壽麵

大陸麵條廠家克明食品宣布12月1日漲價。圖為麵條示意照。(彩霞/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934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現在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嚐試中國麵條,因為看上去就很好吃。你看這個小寶寶纏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食物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有時是中國人願望、價值觀及信仰的象徵及動力。

《Paste Magazine》2016年7月11日報導,大部分中國家庭很重視節慶,要吃什麼東西都有典故,例如除夕夜要吃魚,因為「年年有餘」,吃「魚」會為新的一年帶來好兆頭。

生日時,長輩們通常會準備長壽麵,祝賀「壽比南山」,而且還說麵條要越長越好。

另外還有「出門餃子,進門麵」,家中有人要遠行時就要包餃子,將濃濃的親情包進「金元寶」,讓遠行的親人帶到天涯海角,表達長輩希望兒女儘快回家團圓的心願。

親人遠行歸來時,結束思念之苦,長輩會下一碗麵,歡迎歸來。

在中國家庭,長壽麵是生日和慶典必不可少的食物。通常要用小麥做的麵條,因為用米做的話會太碎,容易斷裂。

長壽麵的吃法因人而異,乾麵或湯麵都可以。

吃長壽麵時有很多習俗,因地區或家庭而異。

例如,有個習俗是客人要將自己碗裡的麵條,拉到壽星的碗中,藉以祝願好運、幸福及長壽。

另一個習俗是用筷子托起麵條,拉起麵條的長度越長越吉利。

還有一個常見的習俗是,不能切斷麵條,除非想試試壽命被削減的惡運。

有些地區的禁忌是,不能將麵條裝滿整個碗,因為這意味著壽命走到盡頭了。

文章說,中國西北地區早在4000年前就出現麵條了,而長壽麵的普及是在唐朝(西元618到907年)。

唐代詩人劉禹錫(Liu Yuxi)喜歡吃麵,也常在詩中提到麵。他在《送張盥赴舉》詩中寫道:「引箸舉湯餅,祝詞天麒麟。」(唐朝將麵稱為湯餅)

劉禹錫藉由這句詩告訴張盥,他是看著他出生及長大的,並夾了一筷子麵條,祝福他像麒麟一樣卓越。或許生日要吃長壽麵的由來,就是出自於這首詩。

另一個故事是唐宣宗與妻子曾經歷一段艱難時期,當時雖然資源缺乏,皇后還是以紫色披肩換得一碗長壽麵,祝賀宣宗生日。

長壽麵的由來還有其它說法,根據一個傳說,在漢朝時期,有一天漢武帝開玩笑地告訴大臣們,鼻子到上唇的人中,其凹槽長度象徵一個人的壽命長短,一位大臣東方朔回答說,商代活了800歲的彭祖,一定有很長的人中。

此後人們相信臉面長的人,壽命會很長,而中國字「面」,發音與麵相同,因此人們開始將麵與長壽聯想在一起,吃麵可以長壽,而且麵條越長越長壽,也就開始有「長壽麵」的說法。

責任編輯:黃小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關將近,百位國中教師回鍋當一日學生,在同德家商餐飲名師的指導下,學習兩道飯店級年菜及伴手禮級手工餅乾,讓平日忙於作育英才的教師們也能在年節表現精進的廚藝,犒賞自己與家人,為下學期的教學儲備更大的活力與熱情。
  • 我和女兒來多倫多已近3年時間,女兒也從10歲長到13歲,從比我矮長到比我高。在異國他鄉,我已度過3個生日,前兩個過得馬馬虎虎,甚至第二個是在前一天才想起來的。前些日子,我覺人從娘胎裡出生不易,得湊足多少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出生啊,應該慶祝。於是我提前2個月就告訴女兒,我哪一天要過生日。
  • 1956年由香港來到美國中西部明尼蘇達州的蕾安(Leann),面對完全陌生、語言不通,天氣酷寒的環境,由默默無聞到成為知名的中餐料理廚師,並且還讓好萊塢明星史恩.康納萊同意出資開設連鎖中餐館,一生傳奇及絕技,由她的女兒娓娓道來。
  • 澳大利亞19世紀中葉的淘金熱,迎來大批中國移民。從事餐館工作的中國移民,為了適應當地人的用語習慣,發明許多與眾不同的中國菜單。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