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祝壽高120歲惱了壽星

作者:允嘉徽

松柏終會枯、南山終也爛。如何不得死?(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361
【字號】    
   標籤: tags: ,

祝壽的賀辭要怎麼說?怎麼說才不逆壽星的心意?常聽祝賀壽星的吉祥話「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三百年前的中國人,有人聽了這祝賀反而覺得不是味兒?為什麼呢?

清朝醫家石成金著錄的祝壽笑話「浮世繪」,反映了當時的世道人心。他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他以游戲三昧作「度世金針」。從以下選錄的二則笑話中看人世、人事在迷途的輪迴,甚是可貴。

祝壽限定歲數惱了壽星

有個老翁過百歲生日。
有個登門慶壽的賀客祝賀他說:「祝賀您長壽過一百二十歲。」
老翁聽了大怒道:「我又不會吃了你家的飯,為何限定我的歲數,不許我多過幾百年呢?」

石老評語:「人心難足,百歲上壽,既至百歲,則又思再倍於前,少亦不喜,即過千萬年,還說不多。」

松柏南山難「不得死」

老翁生日,一祝壽賀客說:「願您壽如松柏。」
老翁愁眉糾在一起,不高興地說:「松柏雖然長壽還是會枯死。」
又有一個祝壽賀客說:「祝您壽比南山。」
老翁也是愁眉不喜,說:「山也終有爛的時候。」

二人就問他:「松柏南山,如此長久,您都不喜歡,請問您要怎樣才得如願?」
老翁點頭說:「依我的心願,不論過幾千、幾萬年,只要不得死。」

石老評語:「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擺拋。」

可見石老見得清、悟得生命之初來處。回歸生命的本源,才能得長生藥;盡在人間尋只是逛迷途!@*#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百歲的老人,別人看他富貴滿門、子孫滿堂,真是羨煞人了。可是富貴十全的老人卻還有樁憂愁事兒,猜猜,他為何攢眉不樂?在百歲壽辰那天……這是選譯中國十八世紀,清代石成金的度世笑話集《笑得好》。現代人,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今昔比一比,也能「笑得好」,笑出自省、回復善性嗎?
  • 百蟲之長「龍」有一天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蟲輩中有三個名字的都要治罪。蚯蚓和蛆雙雙去避難。蛆問蚯蚓:「你怎麼有三個名字?」蚯蚓答說:「那識字的叫我為蚯蚓;不識字的叫我為曲蟺;鄉下沒知識的人,又叫我做寒現;這不就三個名了?」……三百年的毒笑話清代石成金《笑得好》選譯,笑得好笑出醒悟、笑回善性。
  • 《笑得好》表面是笑話,內蘊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樣「笑得好」?將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剩個窮花子與我混混!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