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祝寿高120岁恼了寿星

作者:允嘉徽

松柏终会枯、南山终也烂。如何不得死?(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361
【字号】    
   标签: tags: ,

祝寿的贺辞要怎么说?怎么说才不逆寿星的心意?常听祝贺寿星的吉祥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三百年前的中国人,有人听了这祝贺反而觉得不是味儿?为什么呢?

清朝医家石成金着录的祝寿笑话“浮世绘”,反映了当时的世道人心。他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他以游戏三昧作“度世金针”。从以下选录的二则笑话中看人世、人事在迷途的轮回,甚是可贵。

祝寿限定岁数恼了寿星

有个老翁过百岁生日。
有个登门庆寿的贺客祝贺他说:“祝贺您长寿过一百二十岁。”
老翁听了大怒道:“我又不会吃了你家的饭,为何限定我的岁数,不许我多过几百年呢?”

石老评语:“人心难足,百岁上寿,既至百岁,则又思再倍于前,少亦不喜,即过千万年,还说不多。”

松柏南山难“不得死”

老翁生日,一祝寿贺客说:“愿您寿如松柏。”
老翁愁眉纠在一起,不高兴地说:“松柏虽然长寿还是会枯死。”
又有一个祝寿贺客说:“祝您寿比南山。”
老翁也是愁眉不喜,说:“山也终有烂的时候。”

二人就问他:“松柏南山,如此长久,您都不喜欢,请问您要怎样才得如愿?”
老翁点头说:“依我的心愿,不论过几千、几万年,只要不得死。”

石老评语:“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

可见石老见得清、悟得生命之初来处。回归生命的本源,才能得长生药;尽在人间寻只是逛迷途!@*#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百岁的老人,别人看他富贵满门、子孙满堂,真是羡煞人了。可是富贵十全的老人却还有桩忧愁事儿,猜猜,他为何攒眉不乐?在百岁寿辰那天……这是选译中国十八世纪,清代石成金的度世笑话集《笑得好》。现代人,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今昔比一比,也能“笑得好”,笑出自省、回复善性吗?
  • 百虫之长“龙”有一天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虫辈中有三个名字的都要治罪。蚯蚓和蛆双双去避难。蛆问蚯蚓:“你怎么有三个名字?”蚯蚓答说:“那识字的叫我为蚯蚓;不识字的叫我为曲蟺;乡下没知识的人,又叫我做寒现;这不就三个名了?”……三百年的毒笑话清代石成金《笑得好》选译,笑得好笑出醒悟、笑回善性。
  • 《笑得好》表面是笑话,内蕴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样“笑得好”?将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同时,比一比、较一较今昔,愿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点:剩个穷花子与我混混!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