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照片分享「過火」?

人氣 222

【大紀元2017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和編譯報導)對於那些想表現自己的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社交媒體的普及讓「分享」成為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但分享「過火」也會引發他人反感或造成自己精神抑鬱,所謂過猶不及,「快樂」分享的關鍵在於度。

在「臉書」時代,不「分享」或者不接受他人的「分享」幾乎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但有時候你會「過度」分享,你覺得把自己的照片放在臉書上,等於把自己的快樂和體驗分享給了他人,但對其他人可能是另外一種感受。

《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報導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名女子父親剛剛去世,她安排和一個有一陣子沒有見面的朋友一起去參加瑜伽課並一起吃午飯。她們見面後互相熱情問候,然後這名女子的朋友問道:「你有機會看看我貼在臉書上的關於上星期徒步旅行的照片嗎?」顯然,一下子兩人的會面就變了味道。

報導說,現在欣賞別人照片的壓力幾乎無所不在,關係越親密,越「鐵」,「認真」欣賞並加以「發自內心」的好評的必要性就越高。

毫無疑問,了解朋友和家人的「動態」是一件好事。但研究也發現,所有的這些照片,及隱含的必須要看他們的壓力,可能對我們的人際關係造成損害,導致妒忌、憤恨以至於抑鬱。研究顯示,那些經常分享自己照片的人會讓自己和其他人的關係「變差」。

那麼如何才能保證分享自己的「美圖」的同時又不會讓那些親友們本能的和你疏遠呢?下面是《華爾街日報》給出的一些建議。

1、考慮你的「觀眾」。最好直接問清楚你的親友們希望通過什麼渠道看你的照片。如果他們說喜歡在臉書上看,就千萬不要在手機上發一大堆惱人的彩信。最好不要大範圍的公開分享大量的照片,比如在臉書上通過隱私設定向不同的群組以不同的方式發送圖片。

2、花點兒力氣「編輯」。不要一口氣把整個「膠卷」都傳上去分享,只挑選那些最佳的照片,「物以稀為貴」,多不代表好,少反而是美。

3、一次分享多張照片。可以理解,你不是一個攝影專家,不知道怎麼挑選圖,或者覺得每一張都是絕佳的或者代表了不可替代的意義,那麼這裡的忠告是一次分享完,通常人們更討厭的是不斷的分享,而非一次性大量的分享。

4、決絕的遏制通過短訊「群發」的方式分享自己照片的衝動。請相信,除非你的親友絕對的希望你這樣做,否則通過短信群發來分享照片是一個「壞主意」,即使那些很高興看到你所有照片的人,也會忍受不了不停的被提示那些「太棒了」,「美極了」的無意義的誇讚性回覆。

5、確保你的分享是有意義的。你的朋友和家人關注的是你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麼,而不是你的攝影技巧多麼高超。與其分享一張絕美的夕陽照片,不如分享一張和可能滿臉皺紋但慈祥可親的媽媽的生日聚會照,這會讓人們覺得你和他們一樣,都是「凡人」,他們也自然會願意和你親近和交往。◇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郭書瑤出書分享演藝路 感激周董蕭敬騰相助
iPhone手機把貓咪拍成多腳怪物 網上紅了
Ella送驗孕棒 與S.H.E姐妹分享孕事
伊能靜分享產後瘦身秘笈 憑四招減重15公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