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探索

【命理】為什麼要學點算命知識?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氣: 24712
【字號】    
   標籤: tags: , ,

知命的重要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其大意是說:「不懂得命運,就沒有辦法當君子;不知道禮制,就不能立身處世;不能洞察語言,就沒有辦法判斷人。」

然而,這裡的命,從大方面來講包括天命,指上天意志和民族、國家的命運,都是天定的;從小方面來講,就是指個人的命運。當國家元首、民族英雄的,當然首先要知天命,不知天命,就會做出違背天命的事,結果事倍功半,事業當然不會成功,英雄也會變成狗熊。

我國中華民族文化是神傳文化,歷朝歷代都有許許多多關於天命預兆的事情,從早期的讖言「亡秦者胡也」,到近期幾乎人人皆知的貴州掌布乡境內發現了2.7億歲的「藏字石」,無不是天命之所在。

貴州平塘掌布鄉「藏字石」,在崩落形成的裂面出現六個經鑑定為純天然形成的文字:「中國共產党亡」。其中「党」字是簡體字。圖為「藏字石」風景區門票寫真。

因為上天是不會對人類直接講話的,只能通過一些異常的天象或異常的自然現象,如流星、隕石、日食、地震,旱災、水災、霾霧,和一些圖像、讖語、碑石、童謠等等來傳達上天的語言。當國家元首的人,能不能讀懂這些天象?能否知道天命之所在?這就考驗著他的智慧了,也是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命運的走向。

知道命運,是一副人生良藥

至於普羅大眾的一般百姓,相信命運,知道命運,更是一副人生良藥。它能助你逢凶化吉,處世不驚,得者不驕,失者不憂,安然度日。

人世多苦楚,成功得意的少,煩惱、憂愁、病患、勞碌奔波的多,如何能使自己安然不造業地度過一生,知命就是一副入門的良藥,如能由此而踏入修煉之門,則能擺脫人生的一切痛苦不幸的枷鎖,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可能有人說,我不懂這些深奧的理論,我只想生活得好一點。看到別人炒股發家了,羨慕得不行,便將自己所有的家產押上去賭一把,結果虧得連本都收不回,為什麼?因為你沒有這個橫財命。如果自己能有點算命知識,知道自己沒有這個橫財命,就能心不動,安份打份工,就不會輸得這麼慘。如常人所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大陸券商機構研究表明,有6成個人投資者開戶後,3年內被套牢變成無法行動的「植物人」,9成在5年內成「植物人」。業內人士勸投資者莫入市,稱現在炒股賺錢靠的是運氣。(PHILIPPE LOPEZ/AFP)

早年偷渡去香港的朋友中,曾有一位抵達到港,結果時運不濟。先是在車衣廠打工,發生工傷斷了手,無法謀生,便走上了去澳門賭博這條路,結果是十賭九輸,染上賭癮,沒錢就向大耳窿借高利貸。哪裡還得起?發展到被討債人追殺,四處躲藏,偶爾見到當年的舊友,說:現在我比在大陸農村當知青時更慘,惶惶不可終日也。此皆因不知自己的命,不是賭博的命。「身強財弱,財劫兩露」,稍有點算命知識的人,都能看出來這是來破財,討債的命,而自己又甘願去賭博,這還不是自找的嗎?

可能有人問,既然是破財、還債的命,那他又怎能躲避得開呢?問得好,我常說過,算命至多只能算到七分準,因為算命只是根據出生時的八個字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辯證,得出這個命的內在規律。而這種內在規律還需要外在客觀環境的配合,才能在外在的客觀環境中發揮出來。如果外在客觀環境不提供這樣配合,這樣命定的規律就不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命中注定的東西就不會應驗,或應驗力有所減少。

梨樹好收成需要良好的生長條件配合。(郭茗/大紀元)

舉簡單例子來說,我們栽種一棵梨樹,就得知道梨樹的生長規律和條件,例如,白梨及西洋梨樹適宜的年平均溫度約為7-15℃,超過30℃或低於0℃時就停止生長。假如你將這種梨樹種植在大陸南方的廣州,廣州市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1.5~22.2℃之間,夏天通常超過30℃,這樣梨樹就不能生長,所以廣州不見有梨樹。

猶如一個偏財成格的命,你得在可以自己創業,自己做生意,且能保障私有財產的國家下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才有可能成為大富格。如果將同樣這樣一個偏財成格的命放在北韓裡,北韓是極權主義的公有制,絕不允許任何一點的私有經濟發展,這樣他命中偏財格的特徵就發揮不出來,更不可能成富豪。

中國大陸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三十年,從未聽說過有百萬富翁,難道那時幾億中國人就沒有幾個可以成為百萬富翁的命嗎?非也,時代不允許也,沒有一種能讓那些合格的百萬富翁的命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和機會。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至今,又湧現出大量的億萬富豪,難道突然間一下子就冒出這麼多富豪命嗎?非也,而是當時政策的改變,允許個體創業和私人經營,於是平時隱伏在民間的那些合格的好命,就像得到了充分的陽光和水份,像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

可見,八字算命算出一個人的命中規律,還得經過後天的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才能實現。後天的天時、地利、人和不同,對同一個命來說,也會產生不同的結局,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其後天具體經歷上的差異。

例如上面舉的梨樹的例子,同樣是白梨,你種在北方寒冷的地方就生長得很好,結出又大又甜的梨子。但你將它種在南方的廣州,什麼果也結不出來,但你不能因為如此就說它不是梨樹,或者否定梨樹會結出大白梨的內在規律,這就是天時和地利的影響。同理,梨樹需要每年施肥,才能保證樹體的健壯生長,梨需水量較高,梨樹需要修剪,才能長得好。假如你家後園的梨樹從不打理,當然就長得不好,這是人和的不同,結果也不同。

順天命而為 趨吉避凶

北京球迷買足球彩票(Photo by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因此,如果算到自己是一個財多身弱,不會發財的命,我就不會去搞股票,搞集資,搞賭博或買彩票,因為知道自己命中沒有這些,這樣就能避免在集資、或股票、或賭博中破大財,以至呼天搶地,走頭無路。但時運不濟時還是會應破財,例如今天壞了冰箱,明天壞了門鎖,後天壞了冷氣機,要花錢更換或修理,這樣應驗的破財就好接受得多了。

其實在歷代社會中,都是富者少,貧者多。貧者不是指貧賤,而是相對於千萬富豪而言,不是千萬富豪者都可歸為貧。在當今追金逐銀的大陸社會裡,因為窮了幾十年,一下子打開了國門,什麼搞地產、投資、入股、合資、傳銷等等都來了,的確有些好命的人能抓住這個機遇發財了,但他能發財並不等於你也能發財,每個人的命不同。發財的人畢竟是少數,不能發財的命是多數。但這多數不能發財的命投入了這輪投機發財的大潮,就必然成為他人的魚肉,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資產投入無望的深淵,不失敗痛苦才怪呢。

假如他能認識一點八字知識,先看下自己有無發財的機會,如無,則堅決不涉足到此等冒險投機的領域,只靠雙手工作安穩度日,就不會因投資失敗或賭輸了全部身家而後悔莫及。

對於已經成功發達的億萬富豪而言,知道一下命運對自己也有莫大的幫助,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得時者進,失時者退,看清自己日後的運程。一個人不可能無窮盡地發展下去,得防患於未然。行運時多行善積德助人,待運退時便可助自己安度晚年,免至先得後失,先榮後敗的悲慘下場。@*#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朝宰相、詩人李德裕親歷,事無大小早已定,即使是一隻白貓越過他家的屋頂,事先都可以推算出來……不用說,人生的功名利祿這般大事。附篇八字實例分析:男子剋妻之命是怎麼看呢?
  • 唐朝末世,京城多災多難。楊彥伯想到京師參加科考,途中投訴華陰一旅店。聽同鄉舊識說老闆娘有宿命通,……老闆娘對他的預言無一不成真了。附篇八字實例分析——子女星衰絕之男命。
  • 在所有的鎮壓性事件中,被新政權最精心遮掩的是對工人動用的暴力。而布爾什維克當初就是以工人的名義取得政權的。自1918年起,這些鎮壓在隨後兩年里加劇,並於1921年在喀琅施塔得發生的知名事件中達到高潮。自1918年初起,彼得格勒的工人已表現出對布爾什維克的蔑視。在1918年7月2日總罷工失敗後,在布爾什維克逮捕許多社會革命黨領導人後,1919年3月,這個前首都的工人中再次爆發騷亂。這些社會革命黨領導人中包括瑪麗亞.斯皮里多諾娃。
  • 唐朝兩位能預知未來、生死女術士把浙東道巡察使李褒官府中一幫人的未來命運和生死都給說中了。附篇八字命理分析,身過弱的命,為何實在不宜從事投機取巧之事呢?皆因命中財多身弱皆是禍也。
  • 性格大咧咧的我,一開始看到醫生打來並不以為然(看太多電視劇,醫生都是要當面說再外加牛皮紙大信封才叫有絕症⋯⋯)所以當他用含蓄的方式說我有乳癌時,我正在Starbucks買著心愛的咖啡。 我左肩夾著電話,雙手忙碌地⋯⋯
  • 作為過來人的葉利欽和戈巴契夫對共產黨、對歷史進程的認識,當年蘇聯精英和老百姓們對蘇共的拋棄,是否可以讓仍走在保黨之路上的中共高層多一些清醒呢?因為任何保黨之舉都只能是螳臂擋車,不僅是逆天之舉,還將做無用之功;不僅將延遲中華民族復興的時間,也將為自己選擇一個不光彩的未來。
  • 當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講「五行」了。但在中國的古代,人們知道五行是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則的第一種。雖然有些現代人不相信五行,不過,五行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周行。本文舉一個「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試難中,在北方則隆隆直上」的實例。
  • 清朝時,海寧郭去非,他生來就對琴弦的聲音情有獨衷,在襁褓中聽到有人彈奏琵琶,就在母親的懷中歡喜躍動。少年時學琴之後,幾十年中不分寒暑,從早到晚都在彈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慾,不但沒有追求富貴之心,即使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嘲笑都不為所動。人們卻視他為痴人,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藝洲,性情爽直,喜於交遊。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見一個賣藝乞丐。這乞丐舞弄的刀劍棍棒,各種各樣,都能出神入化,絕妙異常。邵藝洲心裡明白此人本領高強,不是尋常的乞丐。……後來他們怎樣變成了生死之交?
  • 清朝的華亭人汪瑾,五十多歲時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風吹起,他十分厭倦在外客遊,動了思念家鄉之情,便乘船南歸。在歸途他遇上了不尋常的事。陰陽兩界人事相通的事給世人展現了善惡終有報的道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