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給先生折錢買燒餅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376
【字號】    
   標籤: tags: , ,

折錢買餅

有個富翁為人極為吝嗇。他想給兒子請個家庭教師,又捨不得提供膳食,就想找到一個不吃酒肉飯食的教師才肯要。

後來有人推薦來了一位先生,甘於淡泊,每日就只吃粥,一天三餐只吃粥就行了。

富翁和這位先生了見面。聽說他吃粥,沉思了半晌,然後對這位先生說:「這樣吧,光是煮粥這件事也是費事,倒不如每頓粥我情願折錢二文,與先生買兩個燒餅吃,若是先生食量小的,還可以省下一文錢來上腰存起來,豈不兩便?」

清粥小菜。(江柏逸/大紀元)

先生教詩

教師因為主人家不請客,心中生怒,一等到學生到館,悻倖然快速地給他上課教詩,說:「春游芳草地。」

學生含淚勉強讀著,心裡已經了解老師之意,所以學生讀過後,就說:父親——。」

先生問:「父親怎麼著?」

學生說:「買肉。」

聽到這,先生才稍稍放慢了速度,接著教第二句說:「夏賞綠荷池。」

但是那學生還是無法隨讀。

先生又問:「你的父親買肉做啥用?」

徒弟說:「說請先生。」

先生怒氣稍稍過去了,心情放晴了些,於是再放慢速度教第三句說:「秋飲黃花酒。」

然後先生又問:「幾時請我?」

徒弟說:「就在今日。」

先生才大喜,慢緩緩、明明白白地教第四句說:「冬吟白雪詩。」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從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相似,惟今天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出家不修心、修口,僅僅是走形式,徒勞無益……三百年前的毒笑話,道出世道的墮落面何如呢?
  • 有一神仙到人間,點石成金,試驗人心,尋個貪財少的,就度他成仙。神仙人間行找到了嗎?
  • 唐伯虎說:「休逞姿容,難逃青鏡中。」慣喜說人不老者,諂也;慣喜人說不老者,癡也。雞皮老人想要人家說他年輕,怎樣的慘傷?
  • 拳師教弟子說:打拳不能打對方的肩頭!會一拳打死人。這到底是怎回事?
  • 三百年的毒笑話,麻雀說:「世上那一個不知道我是心腸小、眼眶淺的麼?」麻雀到底隱喻誰?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評論